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前慮的意思、前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前慮的解釋

(1).事前的謀慮。《戰國策·魏策一》:“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将奈之何?”

(2).對前方的憂慮。《隋書·梁士彥傳》:“帝執其手曰:‘餘之有 晉州 ,為平 齊 之基。若不固守,則事不諧矣。朕無前慮,惟恐後變,善為我守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前慮(qián lǜ)是古漢語複合詞,由“前”(時間或次序在先)與“慮”(思考、謀劃)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事前的思慮、預先的謀劃。該詞強調在行動或事件發生之前進行的周密思考和準備,體現未雨綢缪的智慧。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事前的考慮

    指在實施某項行動或決策前進行的深思熟慮。例如:

    “謀定而後動,前慮可免後憂。”

    (出自《孫子兵法》思想,強調預先謀劃的重要性。)

  2. 預見性的籌劃

    包含對潛在風險的預判和應對策略的制定,如:

    “智者前慮,愚者臨危方覺。”

    (比喻有智慧的人會提前規劃,而愚鈍者等到危機來臨才察覺。)


二、權威典籍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事先的思慮;預見性的謀劃。”

    例證引《戰國策·魏策四》:“前慮不定,後有大患。” (未提前謀劃,後續必生禍患。)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事前謀劃。引申為深謀遠慮。”

    例引《鹽鐵論·非鞅》:“商君之策,前慮盡而功遂。” (商鞅的策略因事前考慮周全而成功。)


三、近義詞辨析


四、現代延伸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前慮”可用于強調風險評估與預案制定,例如:

“項目管理需注重前慮,規避潛在執行風險。”

(適用于企業管理、政策制定等場景。)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
  3. 《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鹽鐵論譯注》(中華書局,2015)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以上釋義依據權威紙質典籍整理,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前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事前的謀慮
    指在行動或決策之前進行的周密思考和計劃。例如《戰國策·魏策一》中提到:“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強調事前未妥善考慮可能導緻嚴重後果。

  2. 對前方的憂慮
    指對未來或前方局勢的擔憂。如《隋書·梁士彥傳》中記載,隋帝提到“朕無前慮,惟恐後變”,表達了對前方局勢的謹慎态度。


二、用法與示例


三、相關詞彙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戰國策》《隋書》等權威來源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古籍或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辯覆不今不古不競不絿不落莢倉兕慚灼蟲媒花初試鋒芒湊熱鬧翠駁典鐘笃愛發始撫安幹裕勾吳貴宦貴信過客曆灏茫槐江黃院子回戲肩下角牴階矶荊钗布裙徑自九孔螺口噤纩綿窺邊靈極冒破明媒正娶米賊默識木狗子儗非其倫婆心氣盡氣俠取拙人徒日躔殇宮扇子唼食死賬送往視居攤位檀溪阘坐烏亮誤證鮮燦小辮兒曉然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