纩綿的意思、纩綿的詳細解釋
纩綿的解釋
亦作“ 纊緜 ”。絲綿。《後漢書·張奂傳》:“地底冥冥,長無曉期,而復纏以纊緜,牢以釘密,為不喜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閨永歎》:“秋來隻恐君心冷,寄取吳吞一纊綿。”
詞語分解
- 纩的解釋 纩 (纊) à 絮衣服的新絲綿。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網絡擴展解釋
“纩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絲綿,常用于衣物或被褥的填充物,具有保暖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kuàng mián(注意:部分來源誤标為“fǎng mián”,但權威典籍及多數資料均以“kuàng”為準)。
- 詞性:名詞。
- 含義:指蠶絲制成的絮狀物,質地柔軟細膩,古代多用于禦寒衣物的填充材料。
2.古籍例證
- 《後漢書·張奂傳》提到“纩緜”用于包裹屍體,形容其緊密纏繞的特性。
- 明代孫柚《琴心記》中“寄取吳吞一纊綿”,借絲綿表達對遠行之人的牽挂。
3.延伸用法
-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纩綿”引申為形容性格溫和,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絲綿柔軟特性的文學化擴展。
4.相關辨析
- “纩”與“綿”:二者均指絲綿,組合後為同義複詞,強調材質特性(《說文解字》釋“纩”為“絮也”)。
- 常見搭配:如“纖纩”(精細絲綿)、“挾纩”(披綿衣,喻受撫慰)等。
5.現代應用
-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查詢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纩綿
《纩綿》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豐富的意義和曆史背景。它由纟和孟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來源于篆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字書寫形式。其繁體字寫作「絋綿」。
在古時候,纩綿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在《說文解字》中,纩綿寫作「綢絻」,而在《康熙字典》中則寫作「絅纘」。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是基于當時曆史、文化和書寫規範的變化而演變的。
下面是一些關于纩綿的例句:
- 她身穿一襲纩綿的衣裳。[組詞]綿裡藏針、絲綿作繭、紮纩
- 這塊纩綿織物非常柔軟。[近義詞]絲絹、亵龍馨雨、網狀織物
- 這件纩綿商品質量很好。[反義詞]粗布、粗糙、粗制濫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