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對五鬥米道的貶稱。《三國志·魏志·張魯傳》:“﹝ 張魯 ﹞祖父 陵 ,客 蜀 ,學道 鵠鳴山 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 魯 遂有 漢中 ,數害 漢 使, 焉 上書言米賊斷道。”《三國演義》第五九回:“其祖 張陵 在 西川 鵠鳴山 中造作道書以惑人,人皆敬之。 陵 死之後,其子 張衡 行之。百姓但有學道者,助米五鬥,世號‘米賊’。”參見“ 米巫 ”、“ 米道 ”。
“米賊”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米賊”引申為“偷糧食的人”或“貪官”,但這一解釋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詞義演變的誤讀。
“米賊”專指五鬥米道,反映了古代宗教與政治的沖突。若需研究道教史,可參考《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原始文獻。
《米賊》一詞是源自中國方言,通常指的是以非法手段獲取大米或進行大米貿易的人。這個詞語具有貶義,暗示了違法行為。
《米賊》一詞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貝(bèi),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目為13。
《米賊》一詞最早是在中國農村流行起來的,用來形容那些利用偷盜、走私等方式非法獲利的人。這個詞語常出現在農村地區的社會公共場合或媒體上,用以譴責和批評這些非法行為。
《米賊》的繁體字為《米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米賊》可以寫成《米賊》或《麥賊》。
1. 這個村子裡最近有很多米賊,居民們都提高了警惕。
2. 警察已經展開行動,打擊米賊的犯罪活動。
與《米賊》相關的組詞有:米竊、賊人、賊行。
與《米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米盜、糧賊。
與《米賊》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正直、法-abidi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