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吳的意思、勾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吳的解釋

句吳。即 吳國 。 唐 李白 《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 子胥 始東奔 勾吳 ,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 明 楊慎 《升庵經說》:“ 越 曰 於越 , 吳 曰 勾吳 , 邾 曰 邾婁 ,本一字而為二字,古聲雙疊也。” 清 殷譽慶 《暨陽懷古》詩:“此地 勾吳 戰壘開,尚餘重鎮 楚 江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勾吳是中國古代長江下遊地區的方國稱號,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勾吳"是周代諸侯國吳國的正式國號,特指春秋時期以今江蘇蘇州為中心建立的政權。《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勾吳"為"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來源:漢典)。《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自號勾吳",印證其作為國家稱謂的官方屬性。

二、曆史淵源 該稱謂源自周室宗親太伯、仲雍的南遷事件。據《史記正義》引《吳越春秋》所述,太伯為讓位季曆,"奔荊蠻,自號勾吳",通過斷發文身融入當地族群,建立政權。值得注意的是《漢書·地理志》記載的異體寫法"句吳",顔師古注雲:"句音鈎,夷俗語之發聲也",揭示"勾"為古越語發音詞(來源:國學大師網)。

三、文化意義 在文字學視角,"勾"字在青銅器銘文中多寫作"工"或"攻",如"攻吳王夫差鑒"等出土文物證實。現代考古發現顯示,吳國青銅器銘文常見"工䱷王"等稱謂,印證"勾吳"作為國家稱號的延續性(來源:中國考古網)。其地理範圍對應《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所載"吳國疆域最盛時包括今江蘇大部、浙江北部及安徽東南部"(來源:曆史地名查詢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勾吳”是古代吳國的别稱,其含義及用法可總結如下:

1. 基本釋義
“勾吳”即“句(gōu)吳”,指春秋時期的吳國。這一名稱源于古代對吳國的稱呼方式,可能與古越語發音或雙聲疊韻現象有關。例如唐代李白《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中曾用“勾吳”指代吳國疆域。

2. 詞源與争議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詩詞中,例如清代殷譽慶詩句“此地勾吳戰壘開”,即借指吳國故地的戰争遺迹。

注意: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參考《升庵經說》《李太白全集》等古籍,或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避免混淆現代語義中的“勾結”一詞。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覆百般無賴百達柱半上半下保證人草劄潮蕩打碑當庭單寒短衫蹲苗帆舶帆席蜂衙風枝黑狀喝攔喝令黃彜徽命火烏降辂講旅監牧椒瘴加油添醋佳醞客耕款遣聊浪麗辭籠籠漫狂茅茨土階沒鏊頭螟蟲密伺慕羨内洋旁說盆栽萍劍清愁全日制權首桑根聖木失魂蕩魄石梅松花餅宋鵲太史簡台秩跳踉題紅葉銅龠尺鮮澤孝節邪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