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掠;殺戮。《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章昭達墓志銘》:“ 黑山 巨盜,憑陵上國; 白水 強胡,虔劉中夏。” 明 歸有光 《論禦倭書》:“自 倭 奴入寇,於今三年,虔劉我人民,淫污我婦女。”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辭六》:“我弟 李陵 失救陷 匈奴 ,為何母子遭虔劉?”
“虔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主流解釋如下:
劫掠;殺戮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源自《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南朝陳徐陵、明歸有光等文獻中也多次用此詞描述戰亂中的暴行,如“虔劉我人民,淫污我婦女”(《論禦倭書》)。
詞源分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虔劉”可表示“虔誠而剛正”,但此義項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或引申,需謹慎參考。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戰争、侵略等暴力行為。例如:“黑山巨盜,虔劉中夏”(《司空章昭達墓志銘》)。
建議以“劫掠、殺戮”為第一釋義,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左傳》《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虔劉是一個富有深意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虔(qian)和劉(liu)。
虔這個字的部首是虍,總體上可分為三個筆畫。它的意思是恭敬虔誠,表示對宗教、信仰或者事物的高度尊敬和虔誠。
劉這個字的部首是刀,總體上可分為六個筆畫。它的本意是剪短或者切短,也可以表示剁碎、劈開等含義。
虔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禮儀文化,原指殉葬制度中的一個儀式,即将追隨者剁斷一隻腳,然後進行埋葬,以示忠誠和虔誠。這一儀式源于古代祭祀祖先的信仰,被視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禮儀和儀式,代表了人們的忠誠和虔誠。
在繁體字中,虔劉的寫法稍有不同,虔為「謙」,劉為「劉」。虔的意義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指恭敬虔誠。而劉則有姓氏的意思,古人以劉為姓時,會使用繁體字寫作「劉」。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虔劉的寫法也有所不同。虔的古代寫法為「虔」,劉的古代寫法為「留」。這可能是因為漢字演變過程中,寫法和語義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使用虔劉字的例句:
1. 他一直虔劉地祈禱,希望能得到神靈的保佑。
2. 在祭祀活動中,人們需要虔劉地獻上祭品。
組詞:虔信、虔敬、虔心
近義詞:虔誠、恭敬、敬神
反義詞:猖狂、隨意、不虔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