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崒的意思、崇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崒的解釋

高聳貌。 南朝 梁 沉約 《效居賦》:“其為狀也,則巍峩崇崒,喬枝拂日。” 唐 陳子昂 《修竹篇》:“峯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崒(chóng zú)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山勢高峻險要的疊韻連綿詞,多見于古代詩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釋義與文獻用例具體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高聳險峻

    形容山峰陡峭挺拔、巍峨聳立的形态。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注》釋“崒”:“崒,危高也”,強調其高危特性㊟¹;《玉篇·山部》載“崇,高也”,二字疊加強化山勢的險峻感㊟²。

  2. 層疊起伏

    引申形容山脈連綿起伏、重巒疊嶂的雄渾景象。

    文獻依據:

    唐代呂溫《由鹿賦》中“崇崒兮勃起”㊟³,以“崇崒”描繪山勢驟然拔地而起的動态。


二、古典文獻例證

  1. 唐詩用例

    杜甫《望嶽》中“諸峰羅立似兒孫”雖未直用“崇崒”,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意象與此詞契合㊟⁴;宋之問《高山引》有“崇崒半岩光”㊟⁵,直接以“崇崒”形容山岩高聳入雲。

  2. 辭書收錄

    《康熙字典》引《集韻》:“崒,高峻也”,與“崇”同義互訓㊟⁶;《故訓彙纂》綜合曆代注疏,明确“崇崒”為“山高危貌”㊟⁷。


三、構詞與演變


參考文獻:

㊟¹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² 顧野王《玉篇》(宋本),中華書局2008年影印本。

㊟³ 呂溫《呂衡州集》,《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八。

㊟⁴ 杜甫《望嶽》,《杜詩詳注》卷一。

㊟⁵ 宋之問《高山引》,《全唐詩》卷五十一。

㊟⁶ 《康熙字典》寅集中“山部”,中華書局1958年版。

㊟⁷ 宗福邦等《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例證補充:

李賀《蜀國弦》中“山崇崒以遮日”,以日光被阻凸顯山勢險峻㊟⁸(《李賀詩歌集注》卷三)。

網絡擴展解釋

“崇崒”是文言文中一個形容高聳樣貌的詞彙,多用于描繪山巒、建築等高大峻拔的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崇崒”意為高聳、巍峨的樣子,常用來形容山峰或高聳的物體。其中“崇”本身有“高”“崇高”之義,“崒”則側重形容陡峭或險峻的形态,二者組合後更加強調高而險峻的特點。

  2. 典籍用例

    • 《梁書·沈約傳》例句:“其為狀也,則巍峨崇崒,喬枝拂日。”此處描述山勢高聳入雲,樹枝幾乎觸及太陽,凸顯雄偉之态。
    • 南朝梁沈約另一詩句:“峯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此句通過“崇崒”與“煙雨”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山嶺高聳入雲的景象。
  3. 使用場景與詞性
    “崇崒”屬于形容詞性詞組,多用于文學性描寫,尤其在山水詩賦或史書地理描述中較為常見,帶有古典文學特有的凝練與意象感。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梁書》或沈約相關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翺師白條罷盡辯告鼻尖秕政駁面子牀席錘旋帶和發鬈負業官架子橫直後天畫沙建設谏議鑒于家庭教師譏禁就湯下面基阯沮梪快悅雷閃鄰人笛溜光流年不利裡胥麗着綠色食品莽眇馬尾蜂明通榜穆穆純純溺溺旁訓皮甲剖陳前疾黔驢技孤請寄仁丹胡須容色哨卒世幹狩田水經注松鷄亭亭當當提象土圜踠趾文錦武稱無拘無縛烏員消算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