綪畫的意思、綪畫的詳細解釋
綪畫的解釋
在紅色缯帛上的彩繪。 漢 陸賈 《新語·本行》:“雕刻綪畫不納於君,則淫伎曲巧絶於民。”
詞語分解
- 綪的解釋 綪 à 一種赤色的絲織品。 青赤色。 古書上說的一種染草。 綪 ī 淺碧色。 綪 ē 屈曲。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畫的解釋 畫 (畫) à 繪圖:繪畫。畫圖。畫像。畫地為牢。畫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繪畫雕刻,一融化就都沒有了,喻勞而無功)。 圖像:畫面。畫片。畫壇。畫闆。畫卷(刵 )(a.成卷軸形的畫;b.喻壯麗的景色
網絡擴展解釋
“綪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àn huà,其核心含義指在紅色缯帛上的彩繪。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義構成
- 綪:指赤色絲織品,源自古代用茜草(一種紅色染料植物)染色的工藝。《說文解字》提到“綪,赤缯也”,即紅色的絲織品。
- 畫:指彩繪或圖案。
- 因此,“綪畫”可理解為在紅色缯帛(絲織品)上進行的彩繪裝飾。
-
曆史文獻例證
- 漢代陸賈《新語·本行》中記載:“雕刻綪畫不納於君,則淫伎曲巧絶於民”,說明綪畫在古代被視為一種工藝形式。
- 《左傳·定公四年》提到“綪茷”(紅色旗幟),進一步印證“綪”與紅色的關聯。
延伸信息
- 用途與象征
紅色在古代象征尊貴與禮儀,綪畫可能用于祭祀、服飾或重要場合的裝飾,體現工藝與禮制的結合。
- 其他讀音與含義
“綪”字還可讀作qīng(青赤色)或zhēng(屈曲),但“綪畫”中僅取qiàn 的讀音。
注意事項
- 需區分“綪畫”與“搨畫”(tà huà,指描摹畫作)、“拸畫”(yí huà,指不拘法度)等相似詞彙,三者含義不同。
-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新語》等古籍或權威字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綪畫》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綪畫》(qí hu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糸」和「千」組成。其中,「糸」是它的部首,表示與線、紡織品相關,「千」則是它的主體部分,表示數量或程度。
按筆畫來拆分,《綪畫》共有10畫。其中,「糸」部部首為3畫,「千」部主體部分為7畫。
《綪畫》的來源及繁體字形
《綪畫》一詞源自古代漢字。古時候,人們使用由線織成的繩索,用以系牲畜或固定物體。所以,《綪畫》比喻事物互相連接,也可以表示穩定、堅固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綪畫》被寫作「綪畫」,保留了整個詞語的意思和形狀,隻是形态結構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糸」常被寫作「纟」,「千」則由兩個小敲頭表示「丿」。因此,古時候的寫法是「纟丿」。
例句:
- 他們的友誼像《綪畫》一樣,牢固而持久。
- 這把椅子用鐵絲《綪畫》得很牢固。
- 我要通過努力與奮鬥來給生活的每一頁都畫上美麗的《綪畫》。
《綪畫》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 綪結(qí jié)
- 綪連(qí lián)
- 綪縛(qí fù)
近義詞:結實、堅實、穩固。
反義詞:脆弱、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