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慝的意思、大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慝的解釋

極邪6*惡的人。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大慝適去,稂莠不薅。”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敦之詐》:“人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大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慝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慝”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解析:

詞義解釋

整體含義 “大慝”指極其嚴重的邪惡勢力或罪大惡極之人,多用于形容對國家社會危害極大的奸佞之徒,如《後漢書》中“誅鋤大慝”即指鏟除巨惡。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重大惡行的批判,例如:

“國之将亡,必有大慝”——暗指國家危亡時往往存在禍國殃民的權奸。

注意 該詞屬于書面雅言,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其指代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慝

大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了“大”和“慝”兩個字。

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中,“大”字的部首是“大”字頭,總筆畫數為3,其中包括了橫、豎和撇狀的筆畫;

而“慝”字的部首是“心”字旁,總筆畫數為12,由包括橫、豎、撇、捺、折、提等多種筆畫組成。

來源:

大慝一詞最早出現于佛教典籍中,用來形容極惡的、邪惡的行為或心念。在佛教文獻中,大慝常常指代惡業的種子,與“大惡”或“大罪”等類似含義。

繁體:

在繁體字中,“大”字和“慝”字保持不變,沒有任何形态上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字形數組初編》的記載,古代“大”字的寫法中,中間的橫線有時會筆直,有時會向右彎曲,有時會向左彎曲,筆畫數可能會略有不同;

而“慝”字則在古代寫法中變體較多,有的寫作“□”或者“穴”等不同的形态。

例句:

1. 他的所作所為充滿了大慝,讓人無法容忍。

2. 這位歹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毫不顧忌地展現了他的大慝。

3. 我們應該共同抵制大慝行徑,維護社會的和諧與安甯。

組詞:

大惡、大罪、大惡狼藉、大罪滔天。

近義詞:

大惡、大惡狼藉、巨惡。

反義詞:

大善、大仁、大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