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鑼經。戲曲中為使劇情緊湊,減去末句唱詞,而以動作代替,配合這種動作的鑼經稱“掃頭”。京劇《串龍珠》第十四場:“﹝ 花母 唱﹞:要把胡兒刀刀斬,好與媳婦報仇冤,手拿鋼叉朝前趕。[掃頭,耍叉下。]”
“掃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戲曲術語(主流含義) 指戲曲中為加快節奏,省略末句唱詞,用動作替代時配合的鑼鼓經。這種處理方式常見于京劇等傳統戲曲,通過打擊樂銜接劇情,增強緊湊感。例如京劇《串龍珠》中,角色唱詞未完成時以“掃頭”鑼鼓配合動作過渡。
二、引申比喻(較少見用法) 部分詞典提到其引申為“清除舊習,重新開始”的比喻義,源自理發時掃除頭發雜質的動作。但該用法在戲曲專業文獻中未見記載,可能屬于現代語言演化中的衍生含義。
辨析建議:
“掃頭”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頭發稀疏、蓬亂或無法整齊梳理的樣子。
掃(sāo)是由“扌”(手部偏旁)和“由”(從下向上的劃痕)組成。
頭(tóu)由“頭”(頭部偏旁)組成。
整個詞語“掃頭”包含10個筆畫。
“掃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村生活。在田間勞動時,頭發被光秃秃的田地所輻射,因此出現“掃頭”的現象。這個詞語也可以泛指頭發稀疏或蓬亂。
在繁體字中,“掃頭”被寫作“掃頭”。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掃頭”可以寫作“掃頁”。這種寫法将頭部的“頭”字寫作“頁”,表示頭發好像散開的書頁一樣。
1. 他整天都不梳頭,所以經常看起來像是掃頭一樣。
2. 經曆了一個晚上的派對,我早上起來發現自己掃頭得一塌糊塗。
組詞:掃帚、掃地、掃墓、掃除。
近義詞:散發、不整齊。
反義詞:整潔、梳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