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放縱 ”。《漢書·王吉傳》:“其後復放從自若。” 顔師古 注:“從音子用反。”《後漢書·虞延傳》:“時 王莽 貴人 魏氏 賓客放從, 延 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放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獨立詞條收錄,但可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進行解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放”含“解除約束”之義,“從”有“依順、跟隨”之意,二者連用見于明代《醒世恒言》第二十卷:“父母放從,未免嬌養”,此處指長輩對晚輩的管教态度較為寬松放任。
在《說文解字注》中,“放”釋為“逐也”,本義為驅逐,引申出釋放、解脫等義;“從”在甲骨文中象二人相隨之形,表隨行之意。二字組合使用多出現于明清白話小說,表達“不加拘束地任其發展”的語義層次,如《金瓶梅詞話》第五十六回:“婦人放從他把弄”,此處指不加幹涉的縱容行為。
該詞現代多作“放縱”,屬古今字演變現象。《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放縱”包含雙重語義:①放任而不加約束(如:放縱情感);②不守規矩的行為(如:驕奢放縱)。其詞性可作動詞與形容詞,常見于文學描寫與道德訓誡語境。
古籍應用例證可參考《漢書·王吉傳》:“放從盜賊”,此處指官府對違法行為疏于管束。需注意古代文獻中“放從”與“放縱”存在混用現象,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二者在程度上的差異。
資料來源:
“放從”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放從”同“放縱”,指不加約束、放任自流的行為或态度。例如《漢書·王吉傳》中“其後復放從自若”,即描述某人恢複放縱行為的狀态。
需區分“放從”與其他詞語組合(如“開放從簡”),避免混淆。其作為獨立詞語時,僅指向“放縱”的異體寫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書》《後漢書》等經典文獻的用例,以及權威詞典的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挨次百八真珠班立蝙獺别筵柄子彩豔崇壯寸心千古誕受地脈端平督厲梵鈴公仇觀鼎奸漸家塾本積棟酒過舊矩機勇镌責口伐狂暴拉把拉鈎陵節俚人麗容陸離光怪賣富鳴金明敭繩繩拿囮頭逆失泮岸朋類歧母欽慕毬燈契誼娆娆入钹神舉勢利詩壇祭酒十樣蠻箋述蕩水銀司馬昭之心洮研天田韋裳卧痾霧幙賢閤校規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