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毫端的意思、毫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毫端的解釋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裡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裡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範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将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毫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細毛的末端
    比喻極細微的事物。例如《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千裡之差,興自毫端”,指微小的差異可能引發巨大後果。宋代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中的“眇視萬裡一毫端”,則以視覺誇張手法強調“毫端”象征的極緻細微。

  2. 筆底或筆下
    指書寫、繪畫時的筆觸或創作表達。南朝梁庾肩吾在《書品序》中提到“狀範毫端”,即通過筆端展現文字形态;宋代王安石《贈李士雲》中“毫端出窈窕”則形容筆觸的婉約之美。


二、用法與語境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毫端》的意思

《毫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極小或微細之物。通常用來形容非常細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毫端》的部首是每字的首部,即“毛”字的“毛”部,而毛字的部首是“毛”;“端”字的部首是每字的旁部,即“立”字的“立”部,而立字的部首是“站”。

《毫端》的筆畫分别為:每字的筆畫數分别為13畫和7畫。

來源與繁體

《毫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相傳最早出自《儒家語錄》。原文為“毫蘋生端”,意為像毛發一樣微細的蘋果在生長。

繁體字形寫作「毫端」,字形相對于簡體字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和線條,形态更為繁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毫端》一詞的古時寫法為「毛端」,字形形似現代的簡化字寫法,但并非完全相同。古代的毛字和現代的毫字類似,但頂部有一個“丆”形狀的偏旁,而古代的端字則與現代端字相似,但上方多了一個“匕”形狀的偏旁。

例句

1. 這個缺陷對于整個方案來說隻是一個毫端,不影響實施的。

2. 他對待每個細節都非常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毫端。

3. 在職業生涯的起點,她從毫端處努力,最終取得了大的成功。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毫發、毫不猶豫、開端、細微。

近義詞:微細、微小、細微。

反義詞:重要、嚴重、大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