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議的準則。 南朝 梁武帝 《原宥散失官物诏》:“百官俸祿,本有定數。前代以來,皆多評準。頃者因循,未遑改革。”
“評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評議的準則,常用于描述評價或衡量事物的标準。以下是詳細解析:
“評準”由“評”(評議)和“準”(準則)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評議的标準或依據。例如南朝梁武帝在诏書中提到“前代以來,皆多評準”,即指前朝已有明确的評議準則。
根據滬江線上詞典(高權威性來源),“評準”明确釋義為“評議的準則”,并引用南朝文獻佐證。此外,查字典等平台也提供了相似解釋。
“評準”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規範性詞彙,適用于需明确評價标準的場景。若需更多實例,可參考古代文書或現代評估體系相關文獻。
評準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言,并且由18個筆畫組成。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時期。
在繁體中文中,評準的字形為“評準”,部分人仍然使用這種形式書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評準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變化可能因時間和地區而異。然而,基本的意義和用法保持不變。
1. 他評準了我在比賽中的表現。
2. 這個标準可以作為我們評準産品質量的依據。
評準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部分出現,形成其他詞語,例如:
1. 評準表 - 用于記錄評準結果的表格。
2. 評準員 - 進行評準工作的專業人員。
評準的近義詞包括:鑒定、判定、核實
評準的反義詞包括:誤判、錯誤、不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