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床的意思、胡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床的解釋

亦作“ 胡床 ”。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又稱交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公将過河,前隊適渡, 超 等奄至,公猶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自新》:“ 淵 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樹間》詩:“幾回霑葉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虜來,始名胡牀, 桓伊 下馬據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鹹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異錄·逍遙座》:“胡牀施轉關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 清 趙翼 《飯馀》詩:“攜得胡牀臨水坐,柳蔭深處看荷花。” 姚華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胡床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坐具,其含義與演變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結構

胡床又稱“交床”“馬紮”,是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其結構由八根直木構成,兩根上橫木穿繩作坐面,兩根下橫木為足,中間四根交叉支撐,通過鉚釘固定,折疊後可隨身攜帶。典型特征是無靠背、無扶手,形似現代折疊凳。

二、曆史起源與傳播

  1. 傳入時間: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漢武帝時期已見于貴族生活,東漢靈帝時期因帝王喜好盛行于京城。
  2. 來源路徑:由西域經絲綢之路傳入,起源于遊牧民族便攜式家具,經波斯、希臘、中亞等地輾轉傳入中原。
  3. 普及過程: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民族融合廣泛使用,改變了漢人席地而坐的習慣,逐漸形成垂足而坐的新起居方式。

三、功能與文化影響

  1. 實用場景:軍事行軍、狩獵、車船出行、庭院休憩等場合均可使用,輕便易攜的特性使其成為古代重要的生活工具。
  2. 社會象征:宋代後演變為“交椅”,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第一把交椅”的說法即源于此。
  3. 家具變革:推動中國家具從低矮型向高足型轉變,影響後續椅、凳等家具發展。

四、文獻與詩詞印證

《後漢書》《晉書》及杜甫、蘇轼等詩詞中均有記載,如《世說新語》描述“據胡床指麾左右”,印證其曆史使用場景。

總結

胡床不僅是古代實用工具,更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其名稱演變(胡床→交床→交椅)和功能發展(便攜坐具→權力象征)反映了社會變遷與生活方式的進步。現代常見的“馬紮”即為其直系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床的意思

胡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床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床的部首是⺍,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胡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家具文化。胡床最早出現在《墨子·非經》一書中,是指胡人(即匈奴)使用的床鋪。

繁體

在繁體字中,胡床的寫法為「胡」字的後部加上「床」字的上半部分,寫作「胡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胡床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床字并不是現代的「廣」,而是由「⺍」和「⺈」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他在胡床上睡得很香。

組詞

胡床的相關組詞有:胡床被、胡床架、胡床帳等。

近義詞

與胡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鋪蓋、寝具、床鋪等。

反義詞

與胡床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特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