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使心志平和。語出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氣,聽和聲以平其志。” 漢 徐幹 《中論·藝紀》:“射以平志,禦以和心。” 宋 宋祁 《右史院蒲桃賦》:“玩之可使蠲煩,食之足以平志。”
(2).平亂之志。 唐 李翺 《平原郡王柏公碑》:“ 安祿山 陷東郡, 獲嘉 守縣印不去,為賊将所害。公既免喪,懷平志,乃學擊劍。”
“平志”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以參考《申鑒》《中論》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平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平(bǐng)和志(zhì)。其中,“平”是指水平、平坦的意思,是橫的意思,作為部首時,代表與平有關的事物;“志”表示志願、志氣或者抱負的意思,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字,作為部首時,表示與願望、心意相關的事物。
根據《康熙字典》,拆分“平”字的部首是一個“丄”,而“志”字的部首是心。“平”字由5個筆畫構成,部首在左邊;而“志”字由7個筆畫構成,部首在上方。
《平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古人對人們平和的心态以及追求理想的意志進行總結而來。在繁體字中,平志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平志的書寫方式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是用橫畫“平”字的左邊,上方畫“志”字。
1. 他平志高遠,立下了許多奮鬥的目标。 2. 學習要用平志的心态,才能取得好成績。
平心靜氣、平衡、心志、志願、志向、志氣、志趣、志同道合
心志、心願、志向、抱負
急躁、浮躁、不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