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檻。《莊子·天地》:“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檻。” 唐 柳宗元 《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委曲撫問啟》:“網羅未解,縱羽翼而何施?囊檻方堅,雖虎豹其焉往?”
“囊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本義
“囊檻”指圈檻,即關押動物的籠子或栅欄。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莊子·天地》中“虎豹在於囊檻”,唐代柳宗元也曾在文中使用該詞形容束縛狀态。
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其引申為“背負重擔或壓力”,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用。
古籍中“囊檻”均指向具象的“圈檻”,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避免混淆。
《囊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門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囗”(口)和“柬”(扉門上的闩鉸),是一個形聲字。它的拼音是náng kǎn。
《囊檻》的部首是“囗”(口),它位于字的上方作為字頭。字的結構是在囗字的下方是“柬”(扉門上的闩鉸)部分。
根據筆畫的計算,《囊檻》總共有12畫。其中,“囗”部分占據了3畫,“柬”部分占據了9畫。
根據《康熙字典》,《囊檻》最早是出現在《集韻》上,這是一本古代韻書,記錄了漢字的讀音和用法。它的意思是戶門上的橫木。
《囊檻》的繁體字為「囊檻」,它的字形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形狀稍有些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有所變化,也包括《囊檻》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中,它的字形比現在的字更加複雜。具體古代漢字的寫法變化較多,這裡不做詳細展開。
1. 他輕輕地推開門,恰巧闩上的《囊檻》斷了。
2. 她小心地将《囊檻》放下,确保門緊閉。
組詞:門檻、門闩、門扉、門戶
近義詞:闩鉸、門鉸、門框
反義詞:敞開、開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