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率的意思、驅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率的解釋

驅使率領。《北史·沉光傳》:“我等荷國厚恩,不能死難,又俛首事讎,受其驅率,何用生為!” 宋 蘇轼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以至舊來貧賤之民,近日飢寒之黨,不待驅率,一歸於鹽,奔走争先,何暇為盜。” 明 歸有光 《己未會試雜記》:“而欲驅率天下以從我,則必齟齬而不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率(qū l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驅使、率領,強調通過強制或引導的方式使他人跟隨行動。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單字本義

    • 驅(qū):

      本義指鞭策馬匹前進(《說文解字》:“驅,馬馳也”),引申為逼迫、迫使。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 率(lǜ):

      有“帶領、統領”之意(《說文解字》:“率,先導也”),亦含“遵循”之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2. 複合詞結構

    “驅率”屬同義連用結構,“驅”側重外力強制,“率”強調主動引領,二字結合強化“強制帶領”的行動力。

    來源:《漢語複合詞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年。


二、權威釋義與用例

根據古籍及現代詞典,其用法可分為兩類:

  1. 軍事行動中的統率

    指強制命令士兵參與征戰,隱含高壓手段。如:

    《宋書·武帝紀》:“驅率部曲,戮力王室。”

    (意為:率領軍隊,為朝廷效力。)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宋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2. 強制性的群體動員

    用于非軍事語境時,指以威勢迫使衆人服從。如:

    《南史·侯景傳》:“驅率市民,悉充軍士。”

    (意為:強迫百姓充作士兵。)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驅率”的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保留以下内涵:


四、同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示例
驅率 強制性強,多用于群體行動 驅率部卒攻城
率領 主動性高,偏重領導權威 率領代表團訪問
驅使 對象可為個體,含“奴役”色彩 利益驅使

來源:《漢語近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2.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4.
  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二十四史全譯·宋書》[M].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
  5. 鄭天挺等. 《中國曆史大辭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6. 李行健. 《現代漢語大詞典》[Z]. 中華書局, 2022.
  7. 朱景松. 《漢語近義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驅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lǜ,其核心含義是驅使率領,指通過驅動和領導的方式帶領他人共同行動。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軍事或政治中的領導行為。例如《北史·沉光傳》提到“受其驅率”,指被迫服從他人驅使。
  2. 社會動員:如蘇轼《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中,用“驅率”描述民衆因生計所迫主動參與某些行動。
  3.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團隊領導或組織管理中,通過激勵與指揮結合的方式推動集體行動。

語義辨析


古籍例證


如需更多例證或深入解析,可參考、2的曆史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皇胞子成好臣隸齒班持生吹鼓手撺廂登成東府動土砘車蛾黃符呪躬己苟敬桂渚過隟橫匾鶴爪煥目毀削交運節止吉禮荊請救經引足柩路機筵看押狂僭潰偾拉枯折朽廉儉林寒澗肅流視隆富麻緊眉子石懞直描圖歐越辟除遷賄傾巢青玉虬鵲駕砂包上士少年場侍酒私悅睢盱酥酪酥籤鐵甕城霞巾閑玩顯贈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