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補償法測定電源電動勢或電壓的儀器。如圖所示為滑線式電位差計。圖中ab為滑線電阻線,e為電源,e0為标準電池,ex為待測電源。測量時,先使k接通觸點1,移動滑動觸頭c,直到電流計g中恰無電流通過時,uac=e0=il1;再使k接通觸點2,改變滑動觸頭c的位置,找到電位差計平衡時ac的長度l2,此時u′ac=ex=il2。于是可得ex=l2l1e0。
電位差計是一種基于補償原理設計的高精度測量儀器,主要用于精确測量電動勢、電壓等電學量,同時可間接測量電流、電阻等參數。其核心特點是通過避免電流損耗實現非幹擾式測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位差計基于補償法(對消法),通過構建一個與待測電動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已知電壓,使回路中電流為零,從而直接讀取補償電壓值。這種方法避免了傳統伏特計因内阻或電極極化導緻的誤差。公式表達為: $$ E_x = E_0 cdot frac{L_2}{L_1} $$ 其中,$E_x$為待測電動勢,$E_0$為标準電池電動勢,$L_1$和$L_2$為補償電阻對應的滑線長度。
典型電位差計包含以下組件:
如需更完整的電路圖或具體型號參數,可參考實驗手冊或專業文獻(如、6、9、10等來源)。
電位差計是一種測量電勢差的儀器,也稱為電壓計或電勢計。它通過測量兩點間的電壓差來确定電路中不同位置之間的電勢差,從而評估電路的電勢分布。
《電位差計》這個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組成。其中,部首分别是“電”和“計”,而沒有部首的部分則是“位差”。其中,“電”是表示與電有關的意思,而“計”則表示儀器、設備的意思。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将部分的康熙筆畫拆分為“電”(4畫),“位”(7畫),“差”(4畫)和“計”(9畫)。
《電位差計》來源于物理學領域,用于測量和研究電路中的電勢差。它的原理基于查找兩點間的電壓差并将其轉換為電位差。電位差計可以應用于各種電路分析和實驗室研究中。
《電位差計》的繁體字為「電位差計」。
在古時候,「電位差計」可能以不同的寫法出現。對于「電」字,它的古形是「⺡」,表示閃電。對于「位」字,它的古形是「冖」和「人」的結合,表示一個人的站立姿勢。對于「差」字,它的古形是「己」和「工」的結合,表示兩者的差異。對于「計」字,它的古形是「言」和「十」的結合,表示通過言語或文字進行計算。
使用電位差計可以準确測量電勢差。
電勢差、電壓計、電路、電勢分布
電壓計、電勢計
電流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