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濡以澤的意思、相濡以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濡以澤的解釋

猶言相濡以沫。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噓枯養瘠,相濡以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濡以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讀音:xiāng rú yǐ zé
釋義: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其中“濡”指沾濕,“澤”指唾液或汗水,字面意為水幹涸時,魚用唾沫互相濕潤以求生存。該成語與“相濡以沫”意義相近,均強調共渡難關的互助精神。


二、出處與用法

  1. 出處:
    出自清代曾國藩《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噓枯養瘠,相濡以澤。”
  2. 語法功能:
    可作謂語、定語、賓語或狀語,多用于描述人際或群體間的扶持關系,如:“他們相濡以澤,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擴展說明

該成語源自《莊子·大宗師》中“相濡以沫”的典故,後衍生出“相濡以澤”的變體,兩者核心意義一緻,但“澤”更強調用微小資源互相滋養的細節。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濡以澤

《相濡以澤》(xiāng rú yǐ z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互相扶持,共同度過困境。它由三個漢字組成,包括“相”、“濡”和“澤”。

部首和筆畫

“相”字的部首是目,它有9畫;“濡”字的部首是水,它有17畫;“澤”字的部首也是水,它有8畫。

來源

《相濡以澤》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二年》。故事背景是戰國時期,齊國被楚國圍困,城内人民面臨缺食的困境。當時,齊國宰相管仲率領推車使者南征求援。推車使者未返回,而齊國國君一直等候信使的消息,于是他出了一道謎語:“人與觸者無惡臭,三十車載赍禦糧。”公侯大夫都不能解答,隻有一個叫鮑叔牙的普通老百姓成功解開了謎底,他回答道:“人者相與濡以澤。”意思是在極度困難的時刻,人們互相扶持,共同渡過困境。

繁體

《相濡以澤》是“相濡以澤”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原來的“相”字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類似于“刀”形的部分,下面是“木”字的簡化形。而現代的寫法中,“相”字隻寫成一個整體。

例句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相濡以澤、共同努力。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困境中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是非常重要的。

組詞

相知相許、相親相愛、相敬如賓

近義詞

同舟共濟、衆志成城

反義詞

各自為戰、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