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籠的意思、麥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籠的解釋

貯麥之器。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鬼拔樹》:“此人行半裡,見道左大柳樹拔根出,擲之十步外。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麥籠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麥籠是中國傳統農具,主要用于收割後盛放和運輸麥穗等農作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形制功能及文獻記載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麥籠,農具名。用以盛放收割後的麥穗,便于搬運。”其核心功能強調收納與運輸,屬收獲農具的配套器具。

《辭海》補充其形制特征:“竹篾或荊條編織的圓筒形盛器,常與麥钐(割麥刀)配合使用。”


二、形制與使用方法

  1. 結構特征

    據《王祯農書》記載,麥籠“以竹編成,底平口闊,高約三尺,兩側系繩”,主體為竹篾編織的敞口容器,底部平整便于放置,側邊繩索用于背負或挑運(圖見《農書·農器圖譜》)。

  2. 操作場景

    收割時,農民将麥钐割下的麥穗直接抛入麥籠中,籠滿後由人力背負至打谷場。元代農書《農桑輯要》載:“麥籠負運,省力十倍”,凸顯其運輸效率。


三、曆史演變與文化意義

  1. 技術傳承

    麥籠最早見于宋代農具記載,元明時期廣泛使用。中國農業博物館藏清代麥籠實物(高98cm,口徑55cm)印證其形制穩定性。

  2. 文學意象

    清代詩人查慎行《麥田》中“腰鐮手挈籠,拾穗歌且行”,生動描繪農民攜麥籠拾穗的場景,反映其在農耕文化中的符號意義。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王祯. 《王祯農書》[M]. 中華書局, 1991.
  3.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傳統農具圖鑒》[M]. 農業出版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麥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貯麥之器,主要用于古代農業場景中盛裝或儲存麥類作物。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麥籠指儲存麥子的容器,可能為竹制、木制或其他材質的筐籠類器具。其名稱直接體現了用途(“麥”指麥類作物,“籠”為容器)。

  2. 文獻例證
    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續夷堅志·鬼拔樹》中描述:“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麥籠許。”此處以“麥籠”的大小比喻痕迹的尺寸,側面印證其作為常見農具的認知背景。


二、延伸信息


三、相關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形制或使用場景,可查閱《續夷堅志》原文或農業史相關研究。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辭書及文獻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昂霄抱拳崩離脖胦駁炙藏怒宿怨稱冤達旦大堤黨史誕姿道疏得時鬥剛陡恁發傻風色嗝嗝狗竊搆思丱髮骨骼紅兵環内麾蓋艱梗講閲謹靜盡止鹡原卷攣嚼墨噴紙俊雄窺逾攔洪羸疾沒法奈何你死我活盤歌叛亡潑天哄陂陁窮問仁良人聲鼎沸如膠投漆霜銳太平花陶樂天荊地棘天妖銅龍樓頭頂頭凸凹望閥罔知所措限閡夏諺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