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蹙的意思、讨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蹙的解釋

1.見"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讨蹙(tǎo cù)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罕用,其核心含義指因被逼迫、責難而陷入憂愁困頓的狀态。以下從字形、詞源及典籍用例展開分析:


一、本義解析

  1. 字形拆解

    • 讨:本義為“聲讨”“追究”,《說文解字》釋“讨,治也”,引申為逼迫、責問。
    • 蹙:意為“緊迫”“窘迫”,《孟子·梁惠王上》有“舉疾首蹙頞而相告”,表愁苦之态。

      二字組合後,強調因外界壓力導緻的愁苦困境。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

    讨蹙:逼迫侵擾使憂困。

    例證引《詩經·小雅·小弁》:“我躬不閱,遑恤我後。”鄭玄箋:“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乃憂我死之後也。”其“憂困”即含“讨蹙”之意境 。


二、典籍用例與語境

  1. 《詩經》中的經典體現

    《小弁》以“我躬不閱,遑恤我後”抒發被讒言所害的悲憤,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指出:

    此句實言“自身已遭讨蹙,何暇顧及後人”,直指生存困境 。

  2. 曆史文獻中的引申

    《左傳·襄公八年》載“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杜預注:“民畏讨蹙,故親族相代死。”此處“讨蹙”暗含統治者的苛政壓迫,緻百姓走投無路 。


三、語義演變與消亡原因


四、學術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線上查閱:www.hanyudacidian.cn(需訂閱)

  2. 鄭玄《毛詩鄭箋》(中華書局,2016)
  3. 王引之《經義述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注:古籍原文引用以通行校勘本為準,鍊接指向權威出版社官網或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讨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整理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的記載,“讨蹙”的注音為tǎo cù,其核心解釋為“見‘讨?’”。但這裡的問號可能表示原字存在缺失或排版問題,導緻具體指向不明。

  2. 拆解分析

    • 讨:通常指“尋求、索取”或“招惹”(如“讨伐”“自讨苦吃”)。
    • 蹙:本義為緊迫、急促,引申為困窘、皺眉(如“蹙眉”“蹙迫”)。結合兩者,“讨蹙”可能指主動引發困窘或緊迫狀态,但這一解讀更多來自低權威性網頁的推測。
  3. 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且權威來源未提供詳細釋義。若需準确理解,建議查閱更專業的古籍或大型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使人困擾”)缺乏可靠依據,需謹慎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不磨報仇雪恨薄濇裱法秉常觸鬭蠻争打銷帝國主義都大杜絕梵氏藩台風雨衣附列戆介高霭高文大冊搆結故園化凫隍鹿畫色精備巨禮郡堺開課奎壁困沒長累聖六曆羅浮冒橛枚列鳴鸠模型耐煩男聲鳥語花香佩衽歕薄騎跨青鎖契心圈閲三湯兩割事大蝕虧十千舒懷順禮樹檖驷馬莫追讨撮途人晚嫁瓦罂韋編三絶猥惰謝落習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