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心的意思、契心的詳細解釋
契心的解釋
心意投合;稱心。 宋 蘇洵 《祭史彥輔文》:“吾與 彥輔 契心忘顔,飛騰雲霄,無有遠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書,便當取讀數徧。”
詞語分解
- 契的解釋 契 ì 證券,證明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契約。契據。房契。 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坣 )(投合無間的情分)。契厚。 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劍。 〔契機〕指事物轉化的關鍵。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契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釋義及經典用例三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契合本心
指與内心的真實想法、情感或志向高度吻合。
例: “所言之事,深契于心。”(《世說新語·賞譽》)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
心意相投
強調雙方思想、情感的高度默契,多見于描述人際共鳴。
例: “契心之交,無言亦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字源解析
- 契:
- 本義為“刻痕記事”(《說文解字》),引申為“相合、投合”。
-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注:“契,合也;約也。”
- 心:
指思想、情感的核心載體。
二字組合強調“内在精神的深度吻合”,非表面契合。
三、經典用例
-
《莊子·齊物論》: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此“同”即契心之境,指向物我合一的精神狀态。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譯注》
-
王陽明《傳習錄》:
“知行合一,乃契心體。” 闡釋心學中本體與實踐的融合。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陽明全集》
引用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2.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 王力.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M]. 商務印書館, 2005.
- 陳鼓應. 《莊子今注今譯》[M]. 中華書局, 2009.
- 王陽明. 《王陽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契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心意投合、稱心,主要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或人與事物之間的高度契合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心意投合:指雙方在思想、情感或觀念上達成一緻,彼此默契。例如宋人蘇洵在《祭史彥輔文》中提到“吾與彥輔契心忘顔”,描述兩人深厚的志趣相投之情。
- 稱心:表示對事物感到滿意或符合心意。如明代袁宏道在書信中寫道“契心之書,便當取讀數徧”,表達對喜愛書籍的珍視。
2.語源與用法
- 該詞由“契”(意為契合、投合)和“心”(指内心)組合而成,強調内在的共鳴。
- 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文學創作中,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或特定語境,如描述友誼、閱讀體驗等。
3.例句參考
- 古代用例:“契心忘顔,飛騰雲霄”(蘇洵)。
- 現代造句:“遇有契心之書,反複閱讀方覺暢快”。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默契、投緣、稱意。
- 反義詞:違心、龃龉(意見不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擴展(如“契合金蘭”)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變場變造采錄殘年餘力蟾兔潮頭茶托吃定綢缪桑土初末倒灌煩城發穎富安鬲氏隔心拱玩攻忤貫鬥才鼓口過社含香署河東三鳳黃衫客揮斧輝景醬豆剿擒極果金簳旌幡具禮刻舷倥急愧悚老挑連镳并轸理對沒腳海南天竹炮艇貧油怯色怯上鬈髻榷征人中龍虎若惠三緻志上備商較省句隨後胎養谷潭沲天地長久沃醊物什崤底小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