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浮的意思、羅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浮的解釋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羅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地理和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 指中國廣東省的羅浮山

這是“羅浮”最核心和最常用的含義。羅浮山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境内,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嶺南第一山”的美譽。它由羅山和浮山兩座山脈組成,傳說浮山原是蓬萊仙島的一部分,由神仙從海上浮來與羅山相合,故得名“羅浮”。羅浮山風景秀麗,擁有衆多奇峰、飛瀑、洞天和古迹,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和宗教聖地(來源:《中國地名大辭典》、《辭海》)。曆史上,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曾在此結廬煉丹、著書立說,留下了豐富的道教文化遺産(來源:《中國道教史》)。

二、 借指道教仙境或神仙居所

由于羅浮山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本身雲霧缭繞、宛若仙境的自然景觀,“羅浮”一詞常被用作道教洞天福地、神仙境界的代稱。在詩詞歌賦中,“羅浮”常象征着超脫塵世、逍遙自在的仙境或夢境(來源:《道教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例如,宋代詩人蘇轼的名句“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既描繪了羅浮山的實景,也蘊含了對這一方仙家福地的贊美(來源:《蘇轼詩集》)。

補充說明:

“羅浮”一詞,在地理上特指廣東省的羅浮山,這座山因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而聞名;在文化象征意義上,它常被用來喻指道教仙境或超凡脫俗的理想境地。其含義根植于中國特定的地理實體和悠久的宗教文化傳統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羅浮”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義(地理實體)

羅浮指羅浮山,位于廣東省東江北岸,是粵中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其特點包括:

  1. 道教文化:晉代葛洪曾在此修道,被道教尊為“第七洞天”。
  2. 自然景觀:以山水秀美著稱,曆代為遊覽勝地,唐代《嶺表錄異》等文獻均有記載。

二、文學象征

  1. 詠梅典故:相傳隋代趙師雄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羅浮”成為詠梅的經典意象,如元代張可久《天淨沙·孤山雪夜》中“淡妝人在羅浮”即借指梅花。
  2. 仙境隱喻:在詩詞中常象征缥缈仙境或繁華盛景,如清代屠宸桢詞“好夢羅浮重省”。

三、地名由來

廣東興甯市羅浮鎮的得名有兩種說法:

四、注意事項

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詞典、地方志及文學研究資料,涵蓋地理、文化、語言多維度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哎也庵廬谙識拜祭罷議八月黃避世金門畢業生纏萦伧人絘布答剌孫單位盜律倒贓飛廉飛炧感忾篝燈鼓蕩果果猴猿槐柯花天酒地化益胡面子火院嘉菜薦舉瀸淖鉸鍊矯尾厲角寄公浸包禁動井底蛤蟆金漆飯桶積微極誅卷葹喇唬懶幾毛骨竦然陌上兒囊首牛骥同槽窮飲羣才散傷丑害聲鐘給赙折錢石鼻施施而行踏爨探針添前字投地屯倉誣系巫雲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