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羅浮”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文化背景:
羅浮指羅浮山,位于廣東省東江北岸,是粵中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其特點包括:
廣東興甯市羅浮鎮的得名有兩種說法:
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詞典、地方志及文學研究資料,涵蓋地理、文化、語言多維度解釋。
《羅浮》一詞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名,也指位于福建福州市閩侯縣的一座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羅浮》的部首為⽝,本字有12筆。
《羅浮》這個詞來源于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座神秘的仙境,名為羅浮山,位于東海之上,經常有仙人在此遊曆修煉。因此,後人便用“羅浮”來表示福地、仙境等意義。
《羅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羅浮」。
在古代,羅浮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一般采用「羅陂」的形式,其中「羅」表示盛開的花朵,「陂」表示水塘。表達了一個美麗的水域中盛開的花朵的意象。
1.他在《羅浮》山修煉了多年,最終修成正果。
2.這座花園宛如人間的《羅浮》,美不勝收。
羅浮歌、羅浮俠、羅浮宮、羅浮洞、羅浮峰
仙境、福地、天堂
凡塵、世俗、地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