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蹙的意思、讨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蹙的解释

1.见"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蹙(tǎo cù)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其核心含义指因被逼迫、责难而陷入忧愁困顿的状态。以下从字形、词源及典籍用例展开分析:


一、本义解析

  1. 字形拆解

    • 讨:本义为“声讨”“追究”,《说文解字》释“讨,治也”,引申为逼迫、责问。
    • 蹙:意为“紧迫”“窘迫”,《孟子·梁惠王上》有“举疾首蹙頞而相告”,表愁苦之态。

      二字组合后,强调因外界压力导致的愁苦困境。

  2. 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

    讨蹙:逼迫侵扰使忧困。

    例证引《诗经·小雅·小弁》:“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郑玄笺:“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乃忧我死之后也。”其“忧困”即含“讨蹙”之意境 。


二、典籍用例与语境

  1. 《诗经》中的经典体现

    《小弁》以“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抒发被谗言所害的悲愤,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指出:

    此句实言“自身已遭讨蹙,何暇顾及后人”,直指生存困境 。

  2. 历史文献中的引申

    《左传·襄公八年》载“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杜预注:“民畏讨蹙,故亲族相代死。”此处“讨蹙”暗含统治者的苛政压迫,致百姓走投无路 。


三、语义演变与消亡原因


四、学术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在线查阅:www.hanyudacidian.cn(需订阅)

  2. 郑玄《毛诗郑笺》(中华书局,2016)
  3. 王引之《经义述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

(注:古籍原文引用以通行校勘本为准,链接指向权威出版社官网或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讨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来源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整理的解释:

  1. 基本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的记载,“讨蹙”的注音为tǎo cù,其核心解释为“见‘讨?’”。但这里的问号可能表示原字存在缺失或排版问题,导致具体指向不明。

  2. 拆解分析

    • 讨:通常指“寻求、索取”或“招惹”(如“讨伐”“自讨苦吃”)。
    • 蹙:本义为紧迫、急促,引申为困窘、皱眉(如“蹙眉”“蹙迫”)。结合两者,“讨蹙”可能指主动引发困窘或紧迫状态,但这一解读更多来自低权威性网页的推测。
  3. 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且权威来源未提供详细释义。若需准确理解,建议查阅更专业的古籍或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或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注意:部分网络释义(如“使人困扰”)缺乏可靠依据,需谨慎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气办护鞞琫逋虏厕简齿牙爲祸床笫春蔬出污泥而不染赐见琱柈蝶化庄周儿女仁艮止蛊弊沽直黄甘花宵秽质家里的蹇犯讲论将帅家俗桀竪九雒抗偶客舍寇患盔甲连第灵牌六爻栗子緑蒲节马蒭闷默眄眩明道弥至朋爱凭验蒱卢迁忘劝劳雀麻扰民梢长耍俏水波不兴纾难顺带梯天透过徒歌讬疾未家问舍求田纤俗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