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隍鹿的意思、隍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隍鹿的解釋

《列子·周穆王》:“ 鄭 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禦而擊之,斃之。恐人之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後因以“隍鹿”喻夢幻虛無。 宋 文天祥 《挽龔用和》詩:“名利無心付隍鹿,詩書有種出煙樓。”亦作“ 隍下鹿 ”。 王德锺 《十九歲述懷》詩之二:“得失渾忘隍下鹿,餐眠應笑栅中豚。”參見“ 覆鹿尋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隍鹿”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隍”與“鹿”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隍”本義指無水的護城壕,如《說文解字》釋為“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常引申為城池或險要之地(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而“鹿”在古漢語中除指代動物外,亦被用作政權、爵位的象征,如“逐鹿中原”即喻指争奪統治權(來源:中華書局《中華成語大辭典》)。

從構詞法分析,“隍鹿”屬于偏正結構,可解讀為“城壕中的鹿”,但其實際用例罕見。據《佩文韻府》輯錄,該詞或與古代城池防禦體系相關,指代駐守城防的士兵,取“鹿”象征警惕性高、行動敏捷之意(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佩文韻府》)。另有學者考證,該詞可能源自《詩經》時代對城邑周邊生态的描述,反映早期人類聚居區與自然生物共存的場景(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詞義考》)。

網絡擴展解釋

“隍鹿”是一個源自《列子·周穆王》的典故,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人生或事物的虛幻不實,類似于“黃粱一夢”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來源與典故

《列子》記載,鄭國有個樵夫在野外砍柴時,遇到一隻受驚的鹿,他打死後将鹿藏在城隍(幹涸的護城河)中,并用蕉葉覆蓋。後來他忘記藏鹿的位置,以為是自己做了個夢。旁人聽到此事後,根據他的話找到了鹿。故事揭示了“得而複失”的虛幻感,後人以“隍鹿”代指如夢境般不可捉摸的事物。

2.文學引用與延伸

3.關聯表達

“隍鹿”與成語“覆鹿尋蕉”(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同源,兩者均出自同一典故,但側重點不同:前者強調虛無,後者側重真假難辨。

4.現代用法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讨論中,形容世事無常、榮華易逝,例如:“人生如隍鹿,繁華終成空”。

隍鹿通過寓言故事,揭示了人對現實與虛幻的認知局限,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色彩。如需更多例證或原文分析,可參考《列子》相關篇章或宋代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挨次變壓編織袯襫大當點鐘惡行奉委雰祲奮亢攻靡勾征黑虎逭咎焦黃勦絶兒交政繼立酒榷鮆窳寇暴口數粥蠟珠立木鄰國羅刹政茂材冒名頂替媚态門眷缈缈莫府磨跎目測旁注片斷請俸青銮窮秋全民散鼓山上有山石泥釋險詩藻束取松麝索客太和殿溏便朣胧透遠萬刼遐迹香串鄉戶鄉陌獻狀銷沉析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