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駟馬難追 ”。
“驷馬莫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ì mǎ mò zhuī,其含義與“驷馬難追”相同,均表示話說出口便無法收回,強調言行需信守承諾。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一旦說出的話,即使是四匹馬拉的車(古代速度極快的交通工具)也無法追回,比喻說話要慎重,不可反悔。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方汝浩的小說《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莫追,豈有變更!’”。
結構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禅真逸史》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驷馬莫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駕馭的馬隻能前進,不能後退。在引申義上指人在做事時應堅持不懈,不能退縮。
《驷馬莫追》的拆分部首是馬,莫,追。驷的筆畫數為14,馬的筆畫數為10,莫的筆畫數為10,追的筆畫數為7。
《驷馬莫追》來源于古代《左傳·襄公十五年》。當時的晉國有一位名叫驷黃的馬車夫,他駕馭着一雙馬車行駛在道路上,他的車子向前奔馳而不退縮,因此有了這個成語。
《驷馬莫追》的繁體字是「駟馬莫追」。
在古代,驷的寫法是「馱」,莫的寫法是「勿」,追的寫法是「隹」。
他在艱苦的環境中也驷馬莫追,堅持下去。
驷馬追風、莫不追求、固步自封、因勢利導。
馬到成功、毅然前行。
退避三舍、畏縮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