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婪而狠毒。 元 吳萊 《胡氏管見唐柳宗元<封建論>後題》:“ 始皇 自以為前世莫能及……又且貪鷙亡厭,科謫日發,民不堪命。”
“貪鸷”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由“貪”和“鸷”兩字組合而成,需從字源和引申義來理解:
“貪”的含義
本義指“求多、不知足”,如《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後多指對錢財、權力等的過度追求,如貪婪、貪得無厭。
“鸷”的含義
原指兇猛的鳥類(如鷹隼),《說文解字》稱“擊殺鳥也”,後引申為形容人性情兇狠、手段毒辣,如“鸷忍”(殘酷)、“鸷擊”(猛烈攻擊)。
“貪鸷”的合成義
結合兩字可理解為:貪婪且兇殘,形容人為了滿足私欲不擇手段,甚至帶有暴戾色彩。例如,可描述古代酷吏、暴君或權謀者“貪鸷無親”(貪婪狠毒,不顧他人)。
注意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若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見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對權力、財富的極端貪婪,或行為上的殘暴性)。
建議:若該詞出現在特定文獻中,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其引申或比喻義。
貪鸷這個詞源自《詩經·秦風·旱麓》中的一句詩:“嗚呼哀哉,於亡我功夫。踟蹰北來,貪鸷我所與。”貪鸷意為貪婪、貪心,描述一個人貪婪地追求財富、權力或欲望。
該詞的拆分部首分别為貝和鳥,其中貝代表着財富,鳥象征着嘴巴張開的形象,寓意着貪婪的行為。
貪鸷的構字筆畫為16畫,其中“貝”部分為8畫,“鳥”部分為8畫。
在繁體字中,貪鸷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貪鸷的寫法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中的記載為例,貝字部分的右邊有一個附加的點,表現出貝的完整形狀。
以下為幾個例句,展示貪鸷的用法:
1. 他貪鸷地追求權力和地位,不顧一切。
2. 這家公司因為貪鸷的經營方式而陷入經濟困境。
3. 那個貪鸷的商人為了利潤不擇手段,損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組詞:
1. 貪心:形容一個人追求利益,從而變得貪婪。
2. 食欲:形容一個人對食物的渴望和貪婪。
3. 嗷嗷待哺:形容人們渴望得到食物、財富等的狀況。
近義詞:
1. 貪婪:形容一個人對金錢、權力或欲望的強烈渴望。
2. 貪心:形容一個人不知足,不滿足于已有的東西,渴望更多。
反義詞:
1. 知足:形容一個人滿足于現有的條件,不貪婪。
2. 刻苦:形容一個人勤奮努力,不貪圖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