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ive no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 古代音樂中的五種音階:宮、商、角、徵( zhǐ)、羽
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
(1).指宮、商、角、徵、羽五音。《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莊子·馬蹄》:“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長史》:“和六飲、六膳以會其時,察五色、五聲以知其變。”《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
(2).五聽。《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孫诒讓 正義:“此五聲亦謂之五聽。”參見“ 五聽 ”。
(3). 漢 語字音的五種聲調。即陰平、陽平、上、去、入。 南朝 梁 沉約 《答陸厥問聲韻書》:“以累萬之繁,配五聲之約。” 王國維 《觀堂集林·五聲說》:“古音有五聲,陽類一與陰類之平、上、去、入四是也。説以世俗之語,則平聲有二,上、去、入各一,是為五聲。”
(4).病人的五種聲音。中醫借以診察病情。即呼、笑、歌、哭(或為悲)和呻。《周禮·天官·疾醫》:“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 孫诒讓 正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木藏為肝,在音為角,在聲為呼。火在藏為心,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土在藏為脾,在音為宮,在聲為歌。金在藏為肺,在音為商,在聲為哭。水在藏為腎,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彼五音即此經五聲也。”《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診兒之法聽五聲……心病聲急多言笑,肺病聲悲音不清,肝病聲呼多狂叫,脾病聲歌音顫輕,腎病聲呻長且細。”
“五聲”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指中國古代音樂中的五個基本音階:宮、商、角、徵(zhǐ)、羽,對應現代簡譜的1、2、3、5、6。這一體系與陰陽五行理論結合,形成東方音樂的核心美學觀。例如《戰國策》中“變徵之聲”即指接近徵音的變調,常用于表達悲涼情感。
中醫将呼、笑、歌、哭、呻五種聲音與五髒功能關聯:
在漢語音韻學中,“五聲”指聲母的五種發音部位分類: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細節,可參考對應來源的原始資料。
《五聲》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音樂中的五種聲調,分别是宮、商、角、徵、羽。
《五聲》的部首是音,拆分後得〔口音〕部,筆畫數為10畫。
《五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理論,它最早見于《詩經·齊頌·國風·蓼莪》:“五柳如青蔥,自小百二旬。”同時,《五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聲》。
在古時候,漢字《五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其古代寫法有時使用兩個幾部組合而成,也就是“口 + 立”。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
他的演唱真是五聲齊全,非常動聽。
五音、五聲調、五聲要義
五音、五聲調
無聲、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