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妄荒謬。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符》:“今道藏書言律令,雷部神名,性疾速,此與僧説羅刹同一陋謬。”
“陋謬”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lòu miù
指淺妄荒謬,即觀點、言論等既粗淺又錯誤,含有明顯的荒謬性。
“陋謬”屬于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批判性語境中,強調觀點或事物的低劣與荒謬并存。需注意與“荒謬”的細微差别:“陋謬”更突出“粗淺”與“錯誤”的雙重含義。
《陋謬》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指十分粗糙、低劣、不合理、不正常等。用來描述某事物品質差、思想荒謬或行為怪異。
《陋謬》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阝」和「言」。它總共有十五畫。
《陋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于形容低劣的作品或行為。
《陋謬》的繁體字為「陋謬」。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候還會出現「陋誣」的寫法。
1. 這個理論完全是陋謬的,毫無科學依據。
2. 他的行為舉止十分陋謬,讓人不知所措。
3. 這幅畫的技藝如此陋謬,讓人無法欣賞。
1. 陋劣:品質低劣、質量差。
2. 陋習:不良的習慣或風氣。
3. 陋俗:粗俗、低級的社會風俗。
1. 荒謬:荒唐、不合理。
2. 愚蠢:愚笨、愚昧。
3. 怪異:奇怪、古怪。
1. 理性:合乎理性、合理。
2. 講究:注重細節、講求品質。
3. 正常:合乎常規、正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