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鬼功石 ”。
“鬼國石”是一個具有多重解釋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分析:
核心定義
根據多數文獻(如、3、6、8),“鬼國石”是“鬼功石”的異稱,指一種珍奇瑪瑙。其名稱源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記載:瑪瑙表面有細如發絲的十二生肖紋路,因工藝精湛似非人力所及,故稱“鬼功石”或“鬼國石”。
誤傳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神秘美麗如仙境之地”,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誤傳。
其他補充
建議優先參考《格古要論》及漢典的釋義,其他引申含義需謹慎考據。若需進一步驗證,可查閱明代工藝類文獻或礦物學資料。
鬼國石是一種戲劇用語,指的是舞台上的石頭道具。在舞台上,鬼國石通常用來象征山川之意,用于布景或者作為演員的道具。鬼國石的存在,能夠為觀衆呈現更加真實的舞台效果。
鬼國石的部首是石字旁,拆分成三個部分:鬼(23畫)、國(8畫),石(5畫)。
鬼國石的繁體字為:鬼國石。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鬼國石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在戲劇中,演員們通過移動鬼國石,展現出壯闊的山川景色。
2. 舞台上的鬼國石給觀衆帶來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1. 鬼山國:表示山中的國家或地區。
2. 石碑國:指以石碑為标志的國家或地區。
1. 舞台石:指舞台上用來布景或者作為道具的石頭。
2. 山石道具:用于舞台山川布景的道具石頭。
1. 真實山石:指舞台上使用真實山石作為道具。
2. 舞台背景:舞台的整體背景,不包括具體的道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