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具寮 ”。1.官員;百官。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歌·誠雅》之一:“出杳冥,隆無象,皇情肅,具僚仰。”《北史·楊尚希傳》:“或地無百裡,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衆,資費日多。”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至於近古則不然。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則謂其珪璋特達,善無可加;旋有貶黜,則比諸鬥筲下才,罪不容責。”
(2).特指一般官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 崔安潛 鎮 西川 , 李鋌 為小将。 廣明 初,駕幸西 蜀 , 鋌 乃 蜀 帥帶平章事。 安潛 乃具寮耳。曾趨走,人皆美之。”
具僚是漢語古語詞,指全體官吏或所有官員,強調官員群體的完整性與在朝堂的齊備狀态。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具僚斯在,俯仰有儀。”
→ 此句描述百官齊集、儀态莊重的場景,“具僚”即指在場所有官員。
唐代政治文獻:
常見于诏令文書,如“内外具僚,各守其職”,指朝廷内外全體官吏需恪盡職守。
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宮廷文獻,特指制度化的官僚群體,隱含等級秩序(如《周禮》官僚體系)。
已成曆史詞彙,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體,現代漢語基本不用。
“具僚”詞條釋為“全體官吏”,引《文選》例證(參見第二卷第1487頁)。
釋義“所有官員”,标注屬中古政治術語(參見第752頁)。
“具僚”作為曆史詞彙,精準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的群體性與秩序感,其語義穩定性較高,始終指向“全體官員”這一核心概念。研究時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具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代範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摭言》《梁雅歌》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冰屋冊授倡家赤統礎汗抖漏斷金侶多行不義必自斃番紅花煩絮沸亂甘冽感喜甘滋高陵攻虛構制龜坼國婿後顧之憂化蝶叫好浸浴勘誤表廉恕笭箵流灑吏卒麻豆馬克沁毛象瞀懮麋捐命光目眊哪裡魶子黏餻譬執乾果妾婦七拱八翹傾誘曲巧散州山頹木壞石灰事統壽域水鷄輸心服意死事譚柄趟子跳躍器貼送香氛鑲配詳重小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