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具寮 ”。1.官員;百官。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歌·誠雅》之一:“出杳冥,隆無象,皇情肅,具僚仰。”《北史·楊尚希傳》:“或地無百裡,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衆,資費日多。”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至於近古則不然。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則謂其珪璋特達,善無可加;旋有貶黜,則比諸鬥筲下才,罪不容責。”
(2).特指一般官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 崔安潛 鎮 西川 , 李鋌 為小将。 廣明 初,駕幸西 蜀 , 鋌 乃 蜀 帥帶平章事。 安潛 乃具寮耳。曾趨走,人皆美之。”
“具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代範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摭言》《梁雅歌》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具僚》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以拆分為“具”和“僚”兩個字。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具備資質或條件的官員或幹部。
《具僚》的部首是“亻”, 筆畫是“7+13”。
《具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古代漢字,原本是作為官員和幹部的一種稱謂或表現他們的身份和資曆。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具僚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
1. 他在政府工作多年,是一名資深的具僚。
2. 具僚們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工作能力。
具權、具備、具體、具有、具身、具象
官僚、官員、幹部、公務員
民衆、群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