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妨礙。 清 袁枚 《答洪稚存書》:“則是 江陵 一身之私罪,與宗社安危毫無關閡,有何緩不及待之有?”
“關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以下綜合權威信息進行解釋:
若有進一步考證需求,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關閡一詞是指關門關閉,阻擋通路,使人無法通過的情況。關閡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關”部和“閡”部。
“關”字是指馬的前軀,表示關上的動作。它的部首是“門”,筆畫數為7。
“閡”字是指阻礙,擋住的意思。它的部首是“阜”,筆畫數為8。
關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諸侯之所以擇賓者,将以屬之,則迩之以重器,則君差阃焉而已。”這裡的“差阃”即為關閡的意思。
關閡的繁體字為“關闃”。
古時候關閡的寫法為“闗闊”,其中的“寸”意為門扇,表示合攏關上的動作,而“廣”表示寬闊,引申為阻隔通路。
1. 因為誤傳的消息,使得兩國的關閡更加緊密。
2. 關上門鎖,形成了一道堅實的關閡。
關閡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
1. 關閉
2. 關塞
3. 阻礙
4. 遮擋
5. 隔絕
關閡的近義詞有:
1. 障礙
2. 封閉
3. 封鎖
關閡的反義詞有:
1. 敞開
2. 通暢
3. 親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