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時的意思、傷時的詳細解釋
傷時的解釋
因時世不如所願而哀傷。 漢 王逸 有《九思·傷時》篇。 唐 杜甫 《通泉驿》詩:“傷時愧 孔父 ,去國同 王粲 。” 前蜀 韋莊 《中渡晚眺》詩:“ 魏王堤 畔草如煙,有客傷時獨扣舷。”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章五:“有的看見禾黍,發出國破的悲吟,有的生逢亂世,發出傷時的哀感。”
詞語分解
- 傷的解釋 傷 (傷) ā 受損壞的地方:工傷。傷痕。 損害:傷了筋骨。傷腦筋。傷神。勞民傷財。 因某種緻病因素而得病:傷風。傷寒。 因過度而感到厭煩:傷食。 妨礙:無傷大體。 悲哀:悲傷。哀傷。神傷。感傷。傷悼
- 時的解釋 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網絡擴展解釋
“傷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因時世不如所願而哀傷,表達對現實境況的憂慮或悲歎。其中“傷”意為哀痛、損害,“時”指時局、時代。
出處與文學背景
- 古籍溯源:漢代王逸曾作《九思·傷時》,以文學形式表達對亂世的哀感;
- 詩詞引用:唐代杜甫《通泉驿》中“傷時愧孔父”,以及韋莊《中渡晚眺》中“有客傷時獨扣舷”,均以“傷時”抒發對時局的憂思。
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描述文人志士對動蕩時代、社會不公的感慨,如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提及“傷時的哀感”;
- 現實感慨: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個人際遇或社會環境不如意的歎息,如“傷時感事”“獨扣舷而傷時”等表達。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憂時、感時、歎世;
- 關聯成語:傷時感事(指為時事而感傷,含更明确的現實批判色彩)。
例句參考
- 杜甫見民生凋敝,寫下“傷時愧孔父”,寄托對時代的反思;
- 世局動蕩之際,文人常以詩文“傷時”,如韋莊獨坐江邊“扣舷”抒懷。
“傷時”不僅是一個描述哀傷情緒的詞彙,更承載了中國文學中借景抒懷、關切時局的傳統。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九思·傷時》及杜甫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傷時
《傷時》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可以分為“傷”和“時”兩個部分來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傷”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7個筆畫。而“時”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傷時》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它們分别代表着人們對于時間流逝所産生的各種情緒和感受。
繁體
《傷時》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傷時》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我暫無法找到相關資料。
例句
1. 今日是傷時,歲月不饒人。
2. 望着滴答流逝的時光,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傷時之感。
組詞
傷心、傷感、傷感、時光、時刻、時光如梭。
近義詞
傷感、時光、時間、時刻。
反義詞
快樂、歡樂、充實、美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