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的意思、崇文的詳細解釋
崇文的解釋
(1).謂崇尚文治。《魏書·高祖紀下》:“國家雖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習武之方,猶為未盡。” 唐 李暠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詩:“偃武 堯 風接,崇文 漢 道恢。”
(2).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職。《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協律、揔章之司,厚倫正俗;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 張銑 注:“崇文、成均,文學官也。”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文的解釋 文 é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曆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
網絡擴展解釋
“崇文”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崇尚文治
指國家或社會推崇文化教育、重視文治政策,與“修武”形成對應。如《魏書》記載“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寧八荒”,體現治國理念中文化與軍事的平衡。
-
古代官職
曆史上曾作為掌管文化事務的官職名稱,如唐代文獻中提到的“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
二、曆史背景
宋代“崇文抑武”政策是典型體現:通過科舉選拔文官主導朝政,限制武将權力以鞏固統治。例如,文人地位提升,軍事将領的兵權被削弱,形成“武将兵權如被上鎖”的局面。
三、現代應用
- 文化象征
用于形容地域或群體的文化特質,如佛山“崇文務實、通濟和諧”的精神。
- 姓名寓意
作為人名時,“崇”象征高尚與重視,“文”代表文化修養,整體寓意智慧、文雅與影響力。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政策解讀及現代用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政策或文化案例,可參考相關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文(chóng wé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崇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思是崇尚文化和學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崇(chóng)和文(wén)。崇字的部首是山,它的筆畫數是9。文字的部首是文,它的筆畫數是4。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崇文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中國人十分尊崇文化和學問,視之為國家和民族的瑰寶。崇文一詞的繁體字寫法是「崇文」。在古時候,崇文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我們應該崇文重教,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組詞:崇尚、崇高、文化、文明、文化遺産、文明禮儀。
近義詞:推崇、景仰、尊崇、重視。
反義詞:蔑視、輕視、痛恨。
以上是關于崇文的相關信息和詞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