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表的意思、赍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表的解釋

持捧奏表。《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時值壽聖節将近,兩司裡頭例該一人賫表進哀朝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沒奈何,你且權充個賫表官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赍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jī biǎo,字面指“攜帶書信或信物”。其中“赍”意為攜帶、持送,“表”特指古代臣子呈遞給君主的奏章或書信。

二、具體用法

  1. 古代語境
    主要用于描述官員持奏表進京呈遞的行為,強調對重要文書的鄭重傳遞。例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兩司例該一人赍表進賀”,清代《桃花扇》中也有“權充赍表官”的表述。

  2. 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攜帶重要物品或信息的動作,例如“使者赍表遠赴他國”這類描述。

三、相關詞彙
該詞常與“行赍居送”“表裡山河”等成語關聯,體現古代文書傳遞的禮儀性。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桃花扇》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赍表的意思

赍表(jī biǎ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帶着表和信件前往。它的本義是指古代官員出使時所佩戴的表章。

赍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赍表的拆分部首是貝(貝貝旁),總共包含13個筆畫。

赍表的來源

起初,赍表意指将印信挂在胸前,具有官方身份證明的作用。後來,隨着官員出使的需求增加,赍表一詞逐漸引申為攜帶表和信件前往。

赍表的繁體

赍表的繁體寫法為「賫表」。

赍表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赍表在古代寫法中,“赍”字的上部為“車”字偏旁,下部為“貝”字偏旁,表示攜帶、運送之意;“表”字則為象形符號,表示挂飾、胸章之意。

赍表的例句

他準備了一封信,赍着表前往省長辦公室。

赍表的組詞

赍信、赍遺、赍函、赍帖等。

赍表的近義詞

披身、懸印、佩帶。

赍表的反義詞

歸還、收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