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表的意思、赍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表的解釋

持捧奏表。《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時值壽聖節将近,兩司裡頭例該一人賫表進哀朝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沒奈何,你且權充個賫表官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赍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特征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與曆史語境兩個維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赍”本義為“持送、攜帶”,《說文解字》釋作“持遺也”,如《史記·李斯列傳》載“赍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表”指古代臣子呈遞君主的奏章文書,《文心雕龍·章表》稱“表以陳請”,二者組合構成“攜帶奏章”的核心語義。

在制度史語境中,“赍表”特指地方官員遣使攜帶正式公文赴京呈報的行為,尤以明清時期為典型。《明會典》記載地方官員需“歲終赍表詣阙”,如嘉靖年間《吏部職掌》規定“各省布政使歲終赍表入朝”,這種制度性用法體現了古代行政文書傳遞的規範流程。該詞現存最早書證見于《宋史·職官志》“諸州赍表使臣,月給驿券”,印證其作為公文呈遞術語的曆時穩定性。

現代漢語中,“赍表”已退出日常語用範疇,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領域。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赍捧”(持奉重要物品)、“呈表”(直接遞交文書)等近義詞存在細微差異,前者更強調跨地域傳送的過程特征。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中特别指出,此類公文術語“反映着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運作肌理”,具有獨特的語言學價值與社會學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赍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jī biǎo,字面指“攜帶書信或信物”。其中“赍”意為攜帶、持送,“表”特指古代臣子呈遞給君主的奏章或書信。

二、具體用法

  1. 古代語境
    主要用于描述官員持奏表進京呈遞的行為,強調對重要文書的鄭重傳遞。例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兩司例該一人赍表進賀”,清代《桃花扇》中也有“權充赍表官”的表述。

  2. 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攜帶重要物品或信息的動作,例如“使者赍表遠赴他國”這類描述。

三、相關詞彙
該詞常與“行赍居送”“表裡山河”等成語關聯,體現古代文書傳遞的禮儀性。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桃花扇》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不二參劾孱質竄踞蹉踏大芒駱睇眄動悸對口快闆番番是福風蛤副葉高山仰止躬自貫序邯鄲市黃蒙蒙諱飾格唿喇喇迦黎将喪交結假球籍口僅存荊人涉澭金陵王氣九廟九弦琴舉鼎絕脰抗鬥拷問寬征羸骖禮賓麗人六同渺漠冥途秘印鳥谷泥娃娃暖調努牙突嘴庖馔破使前事氣浪生發未燥聖手濕熱瘦田摅暢誦谏素退外铄萬邦污薉象态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