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贪利。《礼记·大学》:“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戾之言利也。”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贪戾》:“ 郑 义本谓贪戾即贪利耳,故下6*注云:‘君若好货,而禁民滛于财利,不能止也。’一人贪利,而一国作乱,即下章‘财聚则6*民散,货悖而入,货悖而出’之义。”《韩诗外传》卷六:“如是则持厚者进而佞諂者止,贪戾者退而廉节者起。” 清 唐甄 《潜书·除党》:“以贪戾之徒,一夕相亲,厚于兄弟者,岂以义固哉?将以取人之财也。”
(2).贪婪暴戾。《吕氏春秋·义赏》:“姦伪贼乱,贪戾之道兴。”《史记·魏世家》:“ 秦 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仪德行。” 唐 李绅 《忆寿春废虎坑》诗:“休逐豺狼止贪戾,好为仁兽答皇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 赵文华 为 分宜 义子, 欧阳必进 为 分宜 妻弟,特以贪戾与闒茸相继见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贪戾汉语 快速查询。
“贪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贪婪凶恶、残暴不仁的性格或行为。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该词:
由“贪”(贪婪、贪求)和“戾”(凶恶、残暴)组合而成,形容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且性情暴虐的人。例如《吕氏春秋》提到“贪戾而求王”即描述此类行径。
该词在当代仍具警示意义,可借古喻今批评贪腐或滥用权力现象。例如,形容某官员“贪戾成性”即暗指其既贪婪又专横。
“贪戾”融合了物质贪欲与行为残暴的双重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侧重含义。其古文用例多见于批判统治阶层的文献,现代使用则多具比喻或警示色彩。
《贪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贪婪残暴、凶恶嗜杀。
《贪戾》的部首是贝部,笔画数为17画。
《贪戾》是由贪和戾两个字组成的。贪的意思是贪婪、贪心,表示一个人贪得无厌的样子;戾的意思是凶狠、残暴,表示一个人的性格凶恶嗜杀。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既贪婪又凶恶。
《贪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貪戾」。
在古代汉字中,贪的写法为「貪」,戾的写法为「戾」。
1. 他的贪戾之心让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
2. 这个人心思扭曲,充满了贪戾和恶意。
1. 贪图:贪图享受或利益。
2. 戾气:残暴凶恶的气息。
1. 贪婪:指贪求物质或权力的欲望。
2. 凶恶:指人或事物残忍、恶劣。
1. 仁义:************和正直的品质。
2. 和平:指没有战争和冲突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