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蝕;剝削。《醒世姻緣傳》第三六回:“阿彌陀佛!酷刻這窮漢的東西,叫人賣兒賣女的!”
酷刻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指冷酷苛刻、嚴厲無情,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态度或行為方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冷酷嚴苛
指待人處事缺乏溫情,過分嚴厲。
例:他對下屬要求酷刻,稍有過失便嚴加斥責。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不近人情
強調缺乏同理心,行事僵化固執。
例:規章制度若過于酷刻,反而適得其反。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字源分析
“酷”本義為酒味濃烈(《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嚴苛”;“刻”指雕刻,引申為“苛求細節”。二者組合強化了“嚴酷無情”的含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4年版)
情感色彩
屬貶義詞,隱含對行為者的批判,如《紅樓夢》中“治家酷刻”形容王熙鳳的嚴厲手段。
來源:《文學語境中的漢語貶義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酷刻:謂待人嚴酷苛刻。”
——《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形容人冷漠無情,要求極端嚴格。”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多用于書面語及文學描述,常見于評價管理方式、性格特點或曆史人物行為,如:
“封建律法之酷刻,常令百姓不堪重負。”
來源:《中國法制史綱》(法律出版社,2018年)
“酷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這一用法常見于現代漢語,由“酷”(冷酷)和“刻”(刻薄)組合而成,指對他人的态度冷漠無情、言語尖酸或行為狠毒。例如:
此為古漢語用法,多見于明清小說等文獻。例如《醒世姻緣傳》中,用“酷刻”描述對窮人的壓榨行為:“酷刻這窮漢的東西,叫人賣兒賣女的!”。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或場景選擇釋義。若涉及古籍分析,需注意第二種含義的特殊性。
簸飏長痛鄽肆沖泥帶擋搭圾兜兜褲兒肥打風火事封墓粉飾幹婚挂彩廣貨刿目骨查臉喊冤黑匣子畫闌花冢恢廣魂不着體混帳護青狐丘首急急慌慌禁情割欲菌人空中優勢窺牆浪淘淘六冕勵志竭精密谛冥贶牧宰腦府澎湖列島偏栖潛蟠清雄齊射權度桡曲溶體山匠神柩石刻詩語屬辭比事順方司法私囊損人不利己灘黃談客岧直提掇汪濊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