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藏書用的竹箱子。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詩:“ 茅山 頂上攜書簏, 笠澤 心中漾酒船。” 宋 陸遊 《發書畫還故山戲書》詩:“昨日遣畫笥,今日發書簏。”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一日,于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
(2).譏諷讀書多而不解書義或不善運用的人。《太平禦覽》卷六一六引 南朝 梁 沉約 《俗說》:“ 劉柳 為僕射, 傅迪 為左丞。 傅 好讀書而不解其義…… 劉 道 傅 雲:‘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父 善 ,有雅行,淹貫古今,不能屬辭,故人號‘書簏’。”
“書簏”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竹子、柳條或藤條編織的容器,主要用于存放書籍。例如:
用于譏諷讀書雖多卻不理解深意或無法靈活運用的人。例如:
“簏”本指竹編容器,後延伸為對“知識容器化”的批評,強調學問需與實踐結合。這一比喻至今仍用于提醒避免機械性學習。
《書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簿子、筆記本。”
《書簏》這個詞可拆分為“書”和“簏”兩個部分。其中,“書”的部首是“丨”,總共有4筆;“簏”的部首是“竹”,總共劃8筆。
《書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荀子·修身》一文中。此外,在古代的文獻和文言文中也能找到其使用。
《書簏》的繁體字為“書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書簏》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書籙”。
1. 張三把重要的筆記都記錄在《書簏》上。
2. 這個《書簏》很有紀念意義,是我和朋友一起制作的。
1. 書簏紙:指用于書寫筆記、記錄的紙張。
2. 簏工:指制作印刷簿子、筆記本的工匠。
1. 筆記本:指用于記載筆記的本子。
2. 簿子:指用于書寫記錄的小本子。
1. 空白:指沒有文字、内容的狀态。
2. 廢紙:指沒有被再次利用的廢棄紙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