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察。 宋 蘇舜欽 《答範資政書》:“因閣下之教,丁寧委折,不得不具道所懷,幸問察焉!” 清 陳确 《<大學>辨》:“ 舜 之問察,終身以之,故曰‘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
“問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審察,即通過詢問和觀察進行詳細考察。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釋義
指通過詢問和觀察進行細緻考察,常用于描述對事物、情況或人的全面了解與分析。
古代文獻引證
“問察”強調通過主動詢問與細緻觀察的結合實現審察目的,兼具方法論與實踐性。其古代用例多與治國、治學相關,現代則適用于需嚴謹考察的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問察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詢問或調查。這個詞經常用來描述人們對某事物進行詳細了解和考察的過程。它是由“問”和“察”兩個字組成。
問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為4。察字的拆分部首是宀,它的筆畫數為8。
問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書中。它原本是用來描述對人的觀察和判斷,後來擴展到對一切事物的詢問和觀察。
在繁體字中,問察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問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口”字,下半部分則是“門”字。察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筆畫的順序略有差異,先寫右邊的一撇。
他們需要進一步問察這個問題,才能找到答案。
我們應該進行全面的問察,以便能夠做出正确的決策。
組詞方面,問察可以作為主詞或動詞,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與問察意思相近的詞有調查、探究、查明等。反義詞則可以是猜測、揣測、遺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