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帷幌。 唐 許渾 《晨起》詩:“簷楹啣落月,幃幌映殘燈。” 宋 王谠 《唐語林·豪爽》:“﹝ 于頔 ﹞遂命婢同歸,至於幃幌奩匣,悉為贈飾之物。”
“帏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唐代許渾《晨起》
“簷楹啣落月,幃幌映殘燈。”
解析:描繪月光透過簾幕映照殘燈的場景,體現“帏幌”的遮蔽與裝飾功能。
宋代王谠《唐語林·豪爽》
“至于幃幌奩匣,悉為贈飾之物。”
解析:此處“帏幌”與妝奁并列,暗示其作為華貴陳設的象征意義。
多用于古典詩詞或曆史文獻,描述室内陳設、閨房場景或借物抒情,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語(如“帷幄”“簾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
帏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作遮擋和隔斷的帷幕。常用于古代宮廷、寺廟或富貴人家,有時也用于舞台演出或府邸的門廊。
帏(巾字旁)的部首是巾,它的總筆畫數為6;幌(巾字旁)的部首也是巾,它的總筆畫數為13。
帏幌的詞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形容一種用帷幕遮擋或隔斷的裝飾物。
帏幌的繁體字為帷幌。
在古代,帏和幌的古字形分别為帷和簾。帷和簾均由巾和闩組成,表示用巾遮擋或隔斷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帏和幌。
1. 清晨,她輕輕地拉開帏幌,迎接陽光的洗禮。
2. 在古代宮廷中,帏幌被用作隔斷貴妃們的住所。
帏帳、帏幕、帏帷、幌子、幌台等。
簾子、帷簾、幕簾等。
裸露、開放、公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