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促造就。《魏書·樂志》:“衛軍将軍、尚書右僕射臣 高肇 器度淹雅,神賞入微,徽讚大猷,聲光海内,宜委之監就,以成皇代典謨之美。”
“監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讀音:jiān jiù
核心含義:督促造就。
出處:最早見于《魏書·樂志》,原文為“宜委之監就,以成皇代典謨之美”,指通過監督和指導來促成事物完善。
古籍中的用法
現代可能的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監察并處理問題”,強調監督與解決問題的結合。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魏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監就(jiān ji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部首“爿”和“甬”組成,共計9個筆畫。它的發音是以監字為主,就字為輔。監字的意思是管理、監督,就字的意思是便,即監察、管理的意思進一步擴展為便利、便就。所以,“監就”可以理解為監督管理以便維護事物順利進行。
《監就》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元後傳》中。據了解,它最初的意義主要指監察官員便利于政務進行,後來廣義上也被用于描述各種社會管理活動,如學生學習的監督、企業内部的管理等。
《監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監就」。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監就也有些不同的寫法,如“監九”、“監與”等,但是這些寫法已經不再常用。
以下是幾個使用“監就”的例句:
與“監就”相關的詞語有:監督、監察、管理、監管等。
近義詞:“管轄”、“監管”。
反義詞:“疏加”、“疏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