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建筑常用的类似天然石材的外墙装饰。其制作方法是用水泥、颜料和细如米粒的石子,加水拌和,涂抹于墙面上,待水泥浆半凝固时,洗刷去面层的水泥浆,使石子半露,硬结后即成。也叫水刷石。
汰石子(又称水刷石)是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指用水泥、石屑或小石子加水拌和成砂浆,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待半凝固时用水冲刷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半露形成的饰面效果。其核心特点是利用天然石料的质感和色泽,营造粗犷自然的视觉效果。
工艺原理与特征
汰石子施工需分层操作:先以水泥砂浆打底,再抹上掺有粒径约5-8毫米石子的水泥浆(石子比例通常占30%-40%),待面层初凝时用刷子或喷枪冲刷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均匀显露约1/3深度。最终形成凹凸肌理,兼具抗污性与耐候性,常见于外墙、柱体、窗套等部位。
应用与演变
20世纪70-90年代,汰石子因成本低、耐久性强,在我国公共建筑及民居中广泛应用。典型案例如北京老城区部分砖混住宅外墙、苏式厂房的装饰线条等。随着现代涂料和干挂石材的普及,该工艺因施工效率较低逐渐减少,但仍作为特色工艺用于仿古建筑修缮或地域性建筑设计中。
术语辨析
需注意与"水磨石"区分:后者为整体研磨抛光形成光滑表面,而汰石子强调冲刷形成的粗粝质感。其名称源自吴方言,"汰"即"冲洗"之意,专业文献中亦称"洗石子"或"露骨料饰面"。
来源说明:
本文定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汰"的释义及《房屋建筑术语标准》(GB/T 50504-2009)中饰面工艺分类,工艺细节参考《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册》抹灰工程章节。
汰石子(又称“水刷石”)是一种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外墙装饰材料,其效果类似于天然石材。以下是详细解释:
材料组成
由水泥、颜料和细如米粒的石子混合而成,加水搅拌后形成施工材料。
制作工艺
涂抹于墙面后,待水泥浆半凝固时,用水冲刷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半露。干燥硬结后形成粗糙颗粒感的装饰面层。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建筑外墙装饰,具有仿石材质感和耐候性,常见于20世纪中后期的建筑中,现多被更高效工艺取代。
别称来源
因制作过程中需“水刷”的步骤,故别称“水刷石”。
拔刀相助搬调变风易俗宾度罗拨遣不作声册子谄骨伧陋嗔目切齿吃通错解點題吊毛东奔西跑饭玉飞瞰分心劳神杠棒海蓝色佷用胡话狐丘讲书祭酒戒期局天矿产狂谋苦焦勒索两用衫流废龙旒鹿鸣宴麦蚜慢率蛮庭面酱南陔平泛辟席乾纽曲尽散迹沙摩竹善人义士设卫收熟丝衣颂声松台宿逋腾奔涂刍外氅往术无己小酌下雨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