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壞人,壞蛋。 魯迅 《花邊文學·漫罵》:“漫罵固然冤屈了許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撲滅‘漫罵’,卻包庇了一切壞種。” 許地山 《綴網勞蛛》:“你這該死的東西……不知厲害的壞種!” 束為 《老長工》二:“這壞種在社外幹了幾年,忽然要入社。”
(2).猶謬種。多指荒謬錯誤的言論。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讀經一》:“乃坊間又有《周禮節要》之刻,更所謂壞種流傳,當付之一炬也。”
“壞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品德惡劣、行為不端的人,帶有貶義色彩。該詞由“壞”(品行差)和“種”(後代或類型)組合而成,強調從根源上存在惡劣特質()。
指代壞人
多用于形容道德敗壞、行事不正之人。例如魯迅在《花邊文學·漫罵》中批判“壞種”時,強調其包庇性惡行();許地山小說中也用“壞種”斥責角色()。
指錯誤言論或思想
清代梁章鉅曾用“壞種”批評荒謬學說,如《周禮節要》中的觀點,認為這類言論應被摒棄()。
該詞需結合語境使用,避免濫用導緻語言攻擊性。若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來源:)。
《壞種》這個詞是指在道德、品行、行為等方面有嚴重缺陷或不良影響的人。它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守法律、德行不端、道德敗壞的人。
《壞種》的拆分部首為土(tǔ)和貝(bèi),它的總筆畫數為7。
《壞種》這個詞來自于漢語,主要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某人不滿、厭惡或譴責的态度。
《壞種》的繁體字為「壞種」。
在古時候,「壞種」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主要的意義和用法不變。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壞種,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
壞人、壞蛋、壞事、敗類、惡棍、惡徒等。
敗類、惡棍、禍害、無賴、渣滓等。
好人、正人、善種、良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