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雷之變的意思、風雷之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雷之變的解釋

《書·金縢》載: 周武王 死後, 周公 攝政,鎮壓了 武王 的弟弟 管叔 、 蔡叔 等的叛亂。 武王 子 成王 因受流言影響,懷疑 周公 的忠誠,于是“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後遂以“風雷之變”指上天示警的災異現象。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下》:“夏四月,京師地震。癸巳,司空 陳褒 以災異免。於是猶有風雷之變,有司復以追咎三公。” 明 何景明 《應诏陳言治安疏》:“昔 成王 感於風雷之變,乃有刑措之休; 高宗 感於雊雉之異,是臻 嘉靖 之效。”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尚書三》“ 周公 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夫是非曲直必無竝行之理,既知 管 蔡 流言,則又何疑乎 周公 ,乃必待風雷之變、發金縢之書而後悔而迎公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風雷之變”(簡體“風雷之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指上天通過異常自然現象(如狂風、雷電)示警的災異現象,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統治者或時局的警示。

2.出處與典故

源自《尚書·金縢》記載:
周武王去世後,周公攝政,鎮壓了武王弟弟管叔、蔡叔的叛亂。成王(武王子)聽信流言懷疑周公的忠誠,導緻“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莊稼倒伏),大木斯拔(樹木被連根拔起),邦人大恐”。這一異象被視為上天對君主失德的警示。

3.曆史應用

後世文獻中常引用此典故,如:

4.成語結構

5.用法示例

多作賓語,如:“夏四月,京師地震……有司復以追咎三公”(《後漢紀》),強調天象與人事的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了《尚書》典故、曆代文獻用例及成語屬性解析,完整信息可參考《尚書·金縢》及相關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雷之變 風雷之變是由風雷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風和雷的變化或變革。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是風字的部首風和雷字的部首雷。其中,風字的部首是風字底部的「宀」,雷字的部首是雷字的左上部分的「雨」。 風雷之變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典文學中。在古人的眼中,風和雷都是自然界的力量,可以引起大自然的變化。因此,將風和雷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這個詞語,用來描述自然界變化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風字的寫法是「風」,雷字的寫法是「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在古代,風字的寫法是「風」的上方加上「巾」,雷字的寫法是「雷」的上方加上「雨」。 以下是一個使用風雷之變詞語的例句: 「春天來了,天空中風雷之變,給大地帶來了新的生機。」 有些可以與風雷之變相關的詞語有:風雲變幻、風起雲湧等。這些詞語都用來形容變化迅速、快速變動的情況。 當然,相對於風雷之變的詞語,還有一些反義詞可以使用,比如穩定、平靜等。這些詞語則描述了沒有變化和波動的情況。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