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兇暴。《法苑珠林》卷三:“爾時有情,展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
(2).猶厲害。 唐寒山 《詩》之一:“上人心猛利,一聞便知妙。”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 嘉靖 間鳥嘴銃最後出而最猛利。”
“猛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兇暴
指性情或行為兇猛、殘暴。例如《法苑珠林》中描述衆生因争鬥而“各起猛利殺害之心”,突顯其殘忍性。
厲害、強烈
形容程度深、勢頭猛。如唐代寒山詩中“上人心猛利”指僧人悟性極強,明代唐順之提及火器“最猛利”則強調威力極大。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曆史描述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兇暴”或“強烈”之意。更多例句可參考中的造句示例。
《猛利》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某種事物或行為表達出來的力量強烈、迅猛而銳利的特點。
《猛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犬(犭)和刀(刂)。犬作為狗的意思,表示力量。刀表示鋒利。總共有10個筆畫。
《猛利》這個詞的形成是通過将猛(měng)和利(lì)兩個單字組合而成的。猛表示力量強大、猛烈,而利表示銳利、敏捷。
在繁體字中,《猛利》的寫法是「猛利」。
在古代漢字中,猛利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以犬(犭)和刀(刂)為部首,用10個筆畫表示。
1. 他一見到老師就站得猛利,直接朝老師報告了最新的實驗結果。
2. 這支隊伍訓練有素,每個成員都展現出猛利的攻擊力。
1. 猛擊:用力猛烈地打擊。
2. 猛躍:迅速強勁地跳躍。
3. 利刃:鋒利的刀刃。
4. 利落:非常幹脆、迅速。
1. 鋒利:指物體尖銳、銳利。
2. 犀利:形容言辭或行動敏銳、銳利。
3. 突擊:形容行動迅速、猛烈。
1. 柔和:指聲音、光線等溫和、輕柔。
2. 緩慢:指行動緩慢、不激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