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流星錘。《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凡部有彊弩二百,鎛斧輔之;勁弓二百,越銀刀輔之;長戈二百,掇刀輔之;短矛二百,連鎚輔之。”
“連錘”是古代兵器中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連錘”即流星錘的别稱,屬于軟兵器類,由金屬錘頭、短索(鍊子)和手柄組成,常用于中遠距離攻擊。
“連”在詞中強調鍊索的連接特性,“錘”則指其鈍擊功能。該兵器因靈活性強,在古代戰争中具有一定戰術價值,但需較高技巧操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或古代兵器研究資料。
連錘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動詞或名詞,意思是多次使用錘子或類似工具連續敲擊或打擊。它也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頻繁而連續的沖擊或打擊。
連錘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木字旁,部首的順序為首部钅,筆畫總數為12畫。
連錘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觀,它由“連”和“錘”兩個字組成。從字面意思上看,連錘指的就是連續使用錘子進行擊打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連錘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連錘的寫法與今天的寫法稍有不同。具體來說,連錘的字形比較接近于兩個字分開寫,連字部分的钅和木相連,但錘的部分則像是單獨的字形。這種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
1. 他用連錘把鐵釘敲進木闆。
2. 這個鼓手雙手揮舞着連錘,節奏非常緊湊。
組詞:連錘狀、連錘敲擊、連錘動作。
近義詞:連續敲擊、連綿不斷的打擊。
反義詞:停止敲擊、打破連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