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泰否的意思、泰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泰否的解釋

《周易》中的兩個卦名。泰,謂天地交而萬物通;否,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後以“泰否”指世道盛衰和人事通塞。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膏血竭於内,邊防堕於外,岌岌不可終日。説者謂 中國 泰否通塞之機,或決於是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泰否(tài pǐ)是古漢語中由兩個反義單字構成的複合詞,源自《周易》哲學體系,分别指代“泰卦”與“否卦”的簡稱,象征事物對立統一的狀态變化。以下從詞義、典籍依據及現代用法分述:


一、單字本義與合成詞來源

    • 本義:通達、安甯、亨通。《說文解字》釋為“滑也”,引申為通暢無阻㊟。
    • 哲學含義:在《周易》中為“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交合、萬物通泰㊟。

      例:《周易·泰卦》:“泰,小往大來,吉亨。”

    • 本義:閉塞、困厄。《說文解字》:“不也”,表否定與阻滞㊟。
    • 哲學含義:對應“否卦”(䷋,坤下乾上),喻天地不交、上下隔閡㊟。

      例:《周易·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1. 合成詞“泰否”

    二字并列構成對立概念,表示“通順與困厄”“順境與逆境”的循環轉化,體現《周易》“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


二、典籍中的核心釋義

  1. 對立統一的哲學概念

    《周易》以“泰”“否”二卦揭示事物發展的兩極狀态:“泰”為陰陽交融、生機勃發;“否”為陰陽相背、停滞衰敗㊟。二者相互轉化,如《序卦傳》雲:“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2. 引申為人生境遇的象征

    古代文獻常以“泰否”喻指人生或國運的順逆起伏。如:

    • 王弼《周易注》:“泰者,物大通之時也;否者,物不能通之時也。”㊟
    • 《宋史·程頤傳》引:“君子觀泰否之象,以辨治亂之理。”㊟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泰否”屬罕用書面語,多見于哲學、曆史研究或文學修辭,強調: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泰否”詞條,釋為“《易》卦名‘泰’與‘否’的并稱,喻通塞、順逆”。
  2. 《周易》(中華書局點校本):泰卦(第十一卦)、否卦(第十二卦)原文及曆代注疏㊟。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對“泰”“否”單字的形音義考釋㊟。
  4. 《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系統闡釋泰否二卦的哲學内涵㊟。

“泰否”是承載中國古典哲學辯證思維的核心語彙,其釋義需立足《周易》本源,結合典籍用例方得透徹理解。


㊟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周易》及曆代注疏。

㊟ 《周易·泰卦》象辭:“天地交,泰。”

㊟ 《周易·否卦》彖辭:“天地不交,否。”

㊟ 王弼《周易略例》:“泰否者,屈伸之象也。”

㊟ 《周易·序卦傳》第十一、十二章。

㊟ 程頤《伊川易傳》釋否卦:“上下不交,天下無邦也。”

網絡擴展解釋

“泰否”是源自《周易》的一對哲學概念,其含義及延伸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泰”與“否”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

    • 泰卦(䷊):象征天地陰陽之氣相交,萬物通達順遂。卦象為乾下坤上,天在下、地在上,表示上下溝通、和諧共生。
    • 否卦(䷋):象征天地不交,萬物閉塞衰敗。卦象為坤下乾上,地在下、天在上,寓意上下隔絕、停滞不通。
  2. 引申意義

    • 世道盛衰:如“泰否通塞”指社會治亂與國運興衰。
    • 人事際遇:形容個人境遇的順逆,如“泰否之機”表示人生轉折的關鍵。

二、讀音與用法


三、文化内涵

這對概念體現了中國古代辯證思想,強調事物的動态轉化,如《周易·系辭》所言“無平不陂,無往不複”。清代姚錫光曾以“泰否”分析時局,稱國家興亡“或決于是”。


四、權威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白單衣擺龍門陣白面儒冠稗稊保存邊引表述冰蛋波粼不乾不浄不值一顧琛闆楚引丹田德壽宮雕僞低銀敦慎二門婚媾發憤展布鳳花錦格尚骨弭孤穩浩煩桓蒲胡桃油酒辜九嬰開暢空洞洞棱殺良丁立命安身靈女馬禍迷下蔡乾豆腐鍬鐝騎曹不記馬青丘攘攘垓垓殺鷄取卵神潢壽民樞幹抒意所央蘇子歎氣抟丸退閑屯部委碎吳錦污水坑相校鄉壯餡子笑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