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主幹。 清 陳衍 《<劍懷堂詩草>序》:“ 開 天 之 少陵 、 摩詰 , 元和 之 香山 、 昌黎 ,又往往一人不一其聲貌。故 開 天 、 元和 者,世所分唐 宋 詩 之樞幹也。”
“樞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gàn,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的主幹或關鍵部分,也可比喻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核心解釋
“樞幹”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的“晉人伐我,以吾為樞幹”,原指車軸(樞)與主幹(幹),後引申為關鍵部分或核心人物。例如清代陳衍在文學評論中,用“樞幹”形容唐宋詩分界的主幹性人物,如杜甫、王維等。
結構分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清代文學評述。
樞幹(shū g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樞”和“幹”兩個字組成。此詞的部首可以拆分為“木”和“幹”,它們分别代表着木頭和幹燥。
“樞”字的筆畫數為8畫,它是個動态的字,意味着一個物體在旋轉或轉動,也可以表示為關鍵、核心的意思。
“幹”字則包含了3個筆畫,它代表着樹幹,幹燥或幹材。
“樞幹”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匈奴列傳》中的原文,“樞幹之地,其上良種多。今以銀夏為獲實地。”在這裡,“樞幹”指的是一個地名。
在繁體字中,“樞幹”這個詞保持了和簡體字一樣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樞幹”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個關于“樞幹”詞的例句:
1. 這個小島是整個旅行的樞幹,我們要在這裡停留幾天。
2. 他是公司的樞幹,所有重要的決策都由他來做出。
除了“樞幹”以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
1. 樞紐(shū niǔ):指連接或控制重要部分的關鍵點。
2. 樞要(shū yào):指事物的關鍵或重要的部分。
3. 幹系(gàn xì):指人或事物之間的關系。
近義詞包括關鍵、核心、要點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替代“樞幹”來表達相似的意思。
而與“樞幹”相反的詞是“次要”或“不重要”,它們意味着不是事物的關鍵或不重要的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