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nserve;keep;preserve]
(2) 繼續存在,不受損失
保存有生力量
(3) 保管收存
(1).愛護保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蘇峻 時, 孔羣 在 橫塘 ,為 匡術 所逼。 王丞相 保存 術 ,因衆坐戲語,令 術 勸 羣 酒,以釋 橫塘 之憾。”《隋書·西域傳·高昌》:“夫經國字人,以保存為貴,寧邦緝政,以全濟為大。”
(2).使事物等繼續存在,不受損失或不發生變化。《南史·袁昂傳》:“自念負罪私門,階榮望絶,保存性命,以為幸甚,不謂叨竊寵靈,一至於此。”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在那還依舊保存原始時代的樸質的荒野,終身做一個作了工再吃飯的老實女人,也不見得就不是一種幸福。” 沙汀 《困獸記》十一:“現在,那個開明的老紳士雖然搬到 成都 住家去了,但是他所倡導的風氣,卻被一直保存下來。”
保存(bǎocún)是一個漢語動詞,指通過特定方式使事物免受損害或遺失,維持其原有狀态或價值。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解析:
保護留存
指對物品、信息或資源進行妥善管理,避免其損壞、丢失或變質。例如:“保存古籍文獻”“保存數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6頁。
查看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存續維持
強調使事物持續存在或保持原有功能,如傳統文化、生态環境的保存。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卷2,第108頁。
既適用于實體物(如文物、食物),也用于抽象事物(如記憶、實力)。
示例:“保存實力以備不時之需”。
在信息技術中特指将電子數據存儲至介質(如“保存文件”)。
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52頁。
詞語 | 差異點 |
---|---|
保存 | 側重防止損耗,維持原狀 |
保護 | 強調主動防禦外部破壞 |
保管 | 強調管理責任與安全性 |
“保存的本質是通過科學手段延續事物的存在價值,尤其在文化遺産領域至關重要。”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89頁。
查看鍊接(出版社官網書目頁)
通過多部權威辭書的定義可知,“保存”的核心在于對事物完整性與延續性的維護,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價值。
“保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用法:
1. 基礎含義 指通過特定方式使事物留存、維持原狀或避免損壞。例如:
2. 延伸含義
3. 近義辨析
語法特性 作動詞時可直接接賓語(保存文件/傳統),常見搭配有「妥善保存」「永久保存」。在計算機領域已成為專有功能術語(Ctrl+S的「保存」操作)。
若需特定領域(如生物樣本保存、數據庫保存機制)的詳細解釋,可補充說明使用場景。
保護人變化莫測財業慚感唱詞場子純厚誕膺腣胿都郡放火燒山鲂鲆封割封君丐育龜繇瑰意奇行海内外恨相見晚何為監理員儉正錦軒極沈九則距戰钜子開齋節科套跨鶴維揚懶得黎刀留鳥麻痹不仁蒙公墨旨泥垡頭挪威海配色皮具辟難破決騎戈邱園棄文栖雲鵲尾日昨山形省勁,省勁兒耍刺兒肆虣銅打鐵鑄文玉樹霧屯鄉國纖弱綫裝銷售網枵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