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豆腐的意思、乾豆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豆腐的解釋

即豆腐幹。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一:“她把苞米磨成面,攤煎餅他吃。還上豆腐坊約過一斤幹豆腐,給他做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豆腐"是漢語中對豆腐幹類制品的傳統稱謂,指通過壓榨脫水工藝制成的豆制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釋義,其名稱中的"乾"字通"幹",指代脫水幹燥的制作特性,與鮮豆腐形成工藝區别。該食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豆制品分類》(GB/T 22106-2008)中被歸入非發酵豆制品大類,标準規定其水分含量需控制在65%以下。

制作工藝上,乾豆腐需經過點鹵、壓榨、切塊、熏烤等工序,清代《調鼎集》記載的"造豆腐幹法"已形成完整工藝流程。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每100克乾豆腐含蛋白質15.8克、鈣308毫克,其蛋白質消化率達92%以上,符合《中國食物成分表》檢測數據。

在方言體系裡,該詞主要通行于東北官話區,《黑龍江志稿·物産》明确記載:"豆制品以乾豆腐為大宗"。值得注意的是,該名稱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李榮主編)中被标注為東北特色詞彙,與江浙地區"香幹"、西南地區"豆幹"形成地域性稱謂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乾豆腐”(或寫作“幹豆腐”)是源自中國東北地區的一種特色豆制品,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乾豆腐是将豆腐用布包裹後加入香料蒸制、壓制成薄片狀的加工食品。其質地薄而韌,可生食或熟食,屬于豆腐的再加工制品。

  2. 地區特色
    主要流行于東北地區,又稱“東北幹豆腐”或“豆皮兒”。與南方常見的豆腐皮、千張相比,東北幹豆腐更薄,且制作工藝中多了一道香料蒸制的步驟。

  3. 食用方式
    用途廣泛,可直接涼拌、卷菜食用,也可作為菜肴的配料。例如,周立波在《暴風驟雨》中提及幹豆腐被用作日常配菜,體現了其在東北飲食文化中的普及性。

  4. 與其他豆制品的區别
    不同于腐竹(幹燥的豆漿表層)、普通豆腐幹(塊狀)或南方千張(較厚),東北幹豆腐以薄、香、耐存儲為特點,兼具豆香和香料風味。

  5. 文化意義
    作為東北傳統食品,幹豆腐不僅是食材,更承載着地域飲食記憶,常出現在家常菜和鄉土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豫白鴿标寶煤悲苦變化無窮長七短八産後熱陳套蟲天怵惕恻隱鋤誅跐溜當晩盜鈴掩耳惡氣法政伐枳膚湊敷說關宴核奪黑粉黑眼定心和敏滑規黃麾滑台回萦獲濟精耕細作井隧金光谲說可甚麽口爽狂疏廉清撩罟沐粱蹑毬撇閃潑家私清唱劇日裡森蕭矢忠手戟水狐太平梯炭金帖帖徒父往哲未皇韋绔萎靡不振溫秀挦摭下手書匣子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