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豆腐的意思、乾豆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豆腐的解釋

即豆腐幹。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一:“她把苞米磨成面,攤煎餅他吃。還上豆腐坊約過一斤幹豆腐,給他做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豆腐”(或寫作“幹豆腐”)是源自中國東北地區的一種特色豆制品,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乾豆腐是将豆腐用布包裹後加入香料蒸制、壓制成薄片狀的加工食品。其質地薄而韌,可生食或熟食,屬于豆腐的再加工制品。

  2. 地區特色
    主要流行于東北地區,又稱“東北幹豆腐”或“豆皮兒”。與南方常見的豆腐皮、千張相比,東北幹豆腐更薄,且制作工藝中多了一道香料蒸制的步驟。

  3. 食用方式
    用途廣泛,可直接涼拌、卷菜食用,也可作為菜肴的配料。例如,周立波在《暴風驟雨》中提及幹豆腐被用作日常配菜,體現了其在東北飲食文化中的普及性。

  4. 與其他豆制品的區别
    不同于腐竹(幹燥的豆漿表層)、普通豆腐幹(塊狀)或南方千張(較厚),東北幹豆腐以薄、香、耐存儲為特點,兼具豆香和香料風味。

  5. 文化意義
    作為東北傳統食品,幹豆腐不僅是食材,更承載着地域飲食記憶,常出現在家常菜和鄉土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豆腐

乾豆腐是一個中文詞彙,多用于台灣和香港地區。該詞彙的字面意思是“幹燥的豆腐”,是指将豆腐晾幹後制成的一種食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乾:部首絲,筆畫4
- 豆:部首豆,筆畫7
- 腐:部首⾍,筆畫12

來源:
- 乾:舊時的漢字寫法,源自《說文解字》,意為“幹燥”或“曬幹”。現在一般寫作“幹”
- 豆腐:指的是以大豆為原料制成的食品,是中國傳統的主要食材之一

繁體:
- 乾豆腐:乾和豆腐都是繁體字,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乾:在《說文解字》中,乾的上半部分是一條橫線,下半部分由兩個方塊組成;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幹”
- 豆:古時候的寫法是“夂”。後來在中國漢字改革過程中,字形發生了變化。

例句:
- 我喜歡吃乾豆腐,因為它有獨特的口感和味道。
- 奶奶常常用乾豆腐來做湯,非常美味。

組詞:
- 乾燥、乾旱、乾爽、豆花、腐敗、腐肉、腐化

近義詞:
- 幹豆腐、幹制豆腐

反義詞:
- 鮮豆腐、濕豆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