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心的意思、俗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心的解釋

追求利祿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拟詠懷》詩之一:“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俗心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世俗的欲望或追求名利之心,與超脫凡俗的“道心”“雅志”相對立。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凡俗的欲望

    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的追求,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追求利祿名位的世俗之心”。

    例:王維《留别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詩:“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中,“無染”即脫離俗心束縛的狀态 。

  2. 與“道心”對立

    儒家強調“道心”與“俗心”之别,如《朱子語類》雲:“道心是義理上發出來底,人心是人身上發出來底”,後者即指俗心對感官欲望的沉溺 。


二、深層内涵

  1. 文化哲學關聯

    • 儒家倫理:俗心被視為需克制的私欲。《禮記·樂記》提出“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主張以禮樂教化導正俗心 。
    • 佛道思想:佛教稱俗心為“塵心”,需通過修行破除;道家則主張“虛其心”以摒棄俗念,如《莊子·天地》言“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 。
  2. 詞義演變

    古漢語中“俗”本義為“習也”(《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大衆化的平庸取向。“俗心”一詞定型于中古時期,如《宋書·顔延之傳》批評“俗心未盡,故假物以通之” 。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朱子語類》卷七十八,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禮記正義·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3年。
  5.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來源版本信息以增強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俗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受世俗欲望驅使的心态,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俗心”由“俗”(世俗、常人)和“心”(思想、内心)組成,表示人們因受世俗觀念影響,過度追求名利、享樂等物質欲望的心理狀态。這種心态常與道德、原則相悖,導緻人迷失自我。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特征
    強調對功名利祿、物質享受的執着,如提到“追求利祿名位等的世俗心志”,則指出其“忽視道德和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2.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北周詩人庾信的《拟詠懷》詩:“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通過對比“真氣”(自然本真)與“俗心”,批判功利心态。

  3. 使用場景
    常用于批評個人或社會風氣,例如:

    • 形容個人為私利不擇手段;
    • 描述社會整體道德滑坡。

三、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中提到的《拟詠懷》及相關文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鮑老并床丑媟串秧出主從適大轎跌腳捶胸帝母防宿國宴沆瀁豪烈皇妣皇子坡環稭灰黪疆吏蛟窟矜動金斷禁陌金兔進賢黜佞忌針郡國踞住琅帙拉雜變樂頭龍公竹逆道亂常噴激屏氣斂息取濟人曹忍奈三合土搔背神出鬼沒詩朋酒友施遺室制誰誰説誓厶乙送神隨大溜泰士讨類條制通計熟籌通幰頭妻抟謎韈劫子畏忌武牢鄉用賢内助